第二章 最大的破產案——雷曼兄弟遭遺棄 第二節:第一次生存危機(1 / 3)

第二章 最大的破產案——雷曼兄弟遭遺棄 第二節:第一次生存危機

羅伯特·雷曼是一個有能力的強幹領導者,也正是因為這種強幹,他在那麼長的時間裏卻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百年之後公司的繼續將由誰來掌舵?

接班人問題是很多以獨裁領導為特色的組織機構中難以解決好的問題,這在雷曼身上也得以體現。在羅伯特·雷曼去世之後,一直以他為主軸運轉的雷曼公司,頃刻之間沒有了主心骨。這時候,雷曼家族的所有成員也已經完全退出了這家公司的經營和管理。

從二戰結束到1970年代初期,是美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黃金時代。羅伯特是在黃金時代行將結束時去世的。在美國經濟的成長已經開始減緩,即將麵臨嚴峻挑戰的時刻,公司沒有一位強有力的主帥,這是雷曼人的不幸。類似的不幸,後來也發生在美國國際集團身上。

【艱難度日】

由於家族後繼乏人,公司又沒有及時培養接班人,羅伯特的死,給公司留下了領導上的空檔。再加上當時美國經濟的減緩,公司的經營遇到困難,一度難以為繼。

這是公司曆史上在達到一定規模之後,第一次麵臨生存問題。從那次生存危機也能夠看出,公司的成敗還在於公司的領導者。實力再強的公司,如果沒有持續強大的領導者,再好的員工也會將公司推到崩潰的邊緣。那時候,在那個位置的雷曼,公司也應該是兵多將廣才對。

1960年代的美國,是一個充滿對抗和不確定性的年代。美蘇對抗,越南戰爭,石油危機,古巴導彈危機,美蘇太空競賽等,就是那個時代最有代表性的標記。而且,美國股市的繁榮,在1969年也接近尾聲。這從標準普500指數的變化圖能夠看出。正是在那一年,巴菲特關閉了自己的合夥人公司,啟動了給他帶來“股神”光環的伯克希爾公司的投資曆史。

標準普500指數是在1968年10月份達到接近110點的最高峰的。其後就是十幾個月的下行,直到1970年夏天接近70點。其後的十年,可以說是美國股市失落的十年,波動震蕩的狀態到1980年初才開始結束。

對於雷曼這家投資銀行來說,那是一個異常困難的時期,一方麵是經營環境惡劣,另一方麵是公司沒有一個得力的領導者。在那一年,公司投資利率失利,虧損670萬美元。在一棟新房平均價值1.5萬美元,一輛新車平均3270美元,平均年收入8540美元的年代,這是一筆不小的數字。那筆虧損,讓雷曼公司陷入嚴重的經營困境,公司掙紮在頻臨倒閉的邊緣。其後,為了生存,雷曼兄弟公司進行了一係列內部治理,開始了勒緊腰帶過日子的時代。

其後,公司繼續拓展在亞洲的業務。海外業務在當時是雷曼公司比較賺錢的一部分。公司期望自己的全球戰略能夠幫助自己度過難關。1970年香港辦事處開業,1971為亞洲開發銀行承銷了第一筆美元債券。雖然如此,公司總體業績依然平平,沒有多少起色。

就這樣不死不活地熬到了1973年,公司在連續四年缺少一個有能力的主帥之後,終於從貝爾豪威爾公司,請來了它的董事長兼總裁皮特·彼得森(Pete Peterson),來當雷曼的主帥。這次任命改變了雷曼的曆史運行軌跡,從此雷曼步入了新的快速成長裏程。公司不僅得以挽救,而且,還在新領導的帶領之下,得到了大幅度的成長和壯大。

對美國國外,公司的亞洲業務繼續擴大。1973,雷曼在東京和新加坡設立了辦事處,公司看到了日本經濟和亞洲其他經濟體的發展潛力。經過努力,公司被邀請擔任當時印度尼西亞政府的財務顧問。

對美國國內,公司以兼並競爭對手為主。彼得森接管帥印之後連續五年,公司一直保持盈利。這對於一個美國股市處於好幾年大蕭條的時刻,應該說是難能的結果。注意到,從1973年初到1974年底,美國標準普500指數下跌了一半,是美國股市曆史上很罕見的熊市期。一直到1980年夏天,標準普500指數才回到1973年初的水平。

【皮特·彼得森】

1977年,彼得森領導下的雷曼兄弟公司,成功地兼並了庫恩-洛布,這家華爾街曆史上最有名的猶太投資銀行,該投資銀行在20世紀初的排名僅次於當時如日中天的J.P.摩根公司。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雖然美國股市經曆了一輪大牛市,但是,由於管理和經營不善,再加上對1969年底開始的股市熊市把握不到位,庫恩-洛布公司日漸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