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凡有作為者,無不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有著濃厚的興趣,興趣推動著他們孜孜不倦地追求而取得成功。科學家丁肇中用6年時間讀完了別人10年的課程,最後終於發現了J粒子,他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學金的華人。記者問他:“你如此刻苦讀書,不覺得很苦很累嗎?”他回答:“不,不,不,一點兒也不,沒有任何人強迫我這樣做,正相反,我覺得很快活。因為有興趣,我急於要探索物質世界的奧秘,比如搞物理實驗,因為有興趣,我可以兩天兩夜,甚至三天三夜待在實驗室裏,守在儀器旁。我急切地希望發現我要探索的東西。”

3. 在興趣的推動下,孩子的智力會得到有效地開發,眼界也會更加開闊,知識自然日益豐富。

因為孩子隻有對學習感興趣,才能把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在學習的對象上,使感知活躍,觀察敏銳,記憶持久而準確,思維敏銳而豐富,激發和強化學習的內在動力,從而最大效能地開發智力。

總之,當學習成為一件富有趣味性的事情,它就會成為一件輕鬆而快樂的事情。所以,我們的家長要讓孩子帶著快樂的情緒投入學習,一定要不遺餘力地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依依剛開始學寫字的時候,我就給她寫留言條。早晨我和她媽媽起床後,在她的枕頭邊放一張留言條:寶寶,早上好!她醒後一睜眼,看到紙條,津津有味地讀上麵的文字,然後大聲讀出來。我會立刻誇獎她:寶寶真棒,這幾個字都認識啊,而且讀得那麼好!女兒於是越發積極地認字,為了能更多更好地讀我給她寫的留言條,她開始效仿我,給我和她媽媽寫留言條。因為有的字不會寫,她要麼寫拚音,要麼用圖畫代替,寫出來的留言條圖文並茂,看著特有意思。讀和寫留言條,讓女兒意識到掌握文字的功用,所以對識字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繼而對用文字表達思想也興趣濃厚起來,這為她以後寫作打下了很好的情感基礎。

我一向認為,對於家長來說,重要的任務不是給孩子灌輸多少知識,而是要把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放在第一位。給了他“點石成金”的能力,給了他如饑似渴想要探求知識魅力的欲望,那麼他可以終身都沉浸在學習的快樂中。

所以,我們每天做的,不能隻是灌輸知識,而是要想辦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善於啟發和激活孩子的思維,引導孩子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當中。

遵守時間是學習的保障

“你熱愛生命嗎?那麼別浪費時間,因為時間是組成生命的材料。”富蘭克林的這句話,一直是東子最喜歡的格言之一,它激勵東子時刻珍視時間,善於利用時間,嚴格遵守時間。

莎士比亞也曾警示過我們,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浪費時間的現象卻十分普遍。尤其是青少年,由於還不能體會時間的珍貴,浪費時間的情況十分嚴重。對於兒童來說,學習上的時間浪費也是很嚴重的。其中一邊學習一邊做別的事情,這本身就是浪費。

時間都是在不經意間一點一點地流逝的。這些浪費時間的現象,恐怕在我們青少年當中是極其普遍的。而且,時間的浪費往往是不顯眼的,這兒浪費兩分鍾,那兒浪費3分鍾,加在一起就不是一個小數目了。我們可以這樣計算一下:如果你和大多數人一樣,每個小時都浪費5~10分鍾,如果每天學習10個小時,那麼一天你就會浪費1~2個小時,一周你就將浪費整整一天的學習時間!

你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為這些零碎的時間看起來是那麼微小,根本不值得注意。然而,就是在這些不起眼的浪費中,我們被那些善於利用時間的人遠遠地甩在了後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