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媽媽檢查所有的門窗是否關好;出門之前,她會問:帶好鑰匙了嗎?會囑咐我們別忘了要帶的其他東西……
在《玩過小學》裏,依依得意地講述了自己做“家長助理”的表現以及感受。從中可以了解到,讓孩子做家務,參與家庭事務,可以讓孩子體味到勞動的快樂,和被人信任的幸福,還有能為家裏人做事的自豪感。
每個孩子在很小的時候,都樂意做事。我們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讓孩子做家長的小幫手,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總之,隻要是孩子能做的、想做的、願意做的,就要大膽放手,給孩子鍛煉的機會,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沒關係,他們就是這樣一步步走向自立的。
許多父母認為,現在的孩子有一種通病,就是懶。有的孩子五六歲了都不會自己穿衣服,上小學了還不會收拾書包,上中學了還要媽媽幫梳辮子……孩子的事全由大人代勞,更不要說幫大人做家務了。其實,懶是後天養成的,而愛勞動倒是孩子的天性,關鍵在於家長如何認識以及如何引導。
一些家長經常這樣教訓孩子:“你現在不好好學習,長大了沒出息,就讓你去掃馬路、當工人!”於是在孩子心目中,普通的體力勞動就成了下賤的代名詞,躲避勞動、鄙視勞動就成為必然。
美國哈佛大學的一些社會學家、行為學家和兒童教育專家,對波士頓地區456名少年兒童所做的長達20年的跟蹤調查發現,愛幹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幹家務的孩子相比,長大後的失業率為1∶15,犯罪率為1∶10,愛幹家務的孩子比不愛幹家務的孩子平均收入要高出30%左右。
讓孩子從小做些家務,可培養他們吃苦耐勞、珍惜勞動成果、珍重家庭親情、尊重他人等品質,他們長大以後自然比那些“四體不勤”的孩子更有出息。這一調查結果證實了家務勞動與孩子成才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也啟發我們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認識家務勞動對孩子的作用。
總之,孩子缺乏家務勞動鍛煉,會產生許多的弊端。作為家長,無論文化程度高低,無論從事什麼性質的工作,也無論有多高的職位,在樹立孩子的勞動觀點、訓練孩子的勞動技能、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增強孩子的勞動能力方麵都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為家務勞動是一切勞動的基礎,是一種讓孩子從中受益的勞動形式。
看電視、上網要適度
如今,電視和網絡之於孩子,已經是必不可少的學習工具和了解世界的窗口。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而網絡和電視是我們接受信息的主要平台。如果長時間不上網、不看電視,我想我們就和原始人無異了。
通過網絡和電視除了可以掌握信息之外,還可以作為一種娛樂消遣的方式,使孩子們在輕鬆愉悅的狀態下觀察社會,擴展視野,獲取知識。也就是說,網絡和電視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途徑。
然而,很多家長卻極力反對孩子上網、看電視,他們的理由是:上網、看電視多耽誤學習啊。有67%的家長“為了學習,不讓孩子上網、看電視”;90%的家長認為“孩子上網、看電視多了,影響學習”;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孩子在讀書的時候,就應該抓緊時間學習,而上網、看電視是需要時間的,哪舍得拿出時間來讓孩子幹這個?
據調查,現在的孩子放學後不僅要完成學校布置的作業,而且有65%的孩子還要完成父母安排的課外作業。除此之外,還要參加形形色色的課外班,上網、看電視就成了極其奢侈的事情。況且,家長們很“務實”地認為,上網、看電視看不出高分,看不來大學錄取通知書。另外,有些家長還擔心孩子玩物喪誌,上網、看電視會瓦解學習的鬥誌。好多孩子一上網、看電視就入迷,坐在電腦和電視機前眼睛都不眨,忘記睡覺,忘記吃飯,怎麼會不影響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