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笫十四章 如何預測對手的行為模式(1 / 3)

聰明的冰心告訴了我們什麼

讓我們再次引用一下舒乙先生關於冰心對老舍之死的這一段論述:有一次,我跟冰心先生談話,她突然冒出一句:我知道你爸是怎麼死的。我說你怎麼知道,你當時在牛棚裏頭。她說我知道,你不信去看他自己的著作,他自己的著作裏頭有規律,一是好人都姓李,二是好人都自殺,三是自殺都投水。我把父親的著作再翻一遍。確實。

看了這段文字,我們不得不說,冰心先生是一位智者,是一位人的行為模式的預測專家,就連最了解父親的舒乙,都沒有發現老舍作品中的這一規律,反倒是經冰心指點,他親自去查驗之後,才證明了的確有這樣的情況。

是的,人與人的交往,主要在於預測交往者的行為模式,以便如何對待他,是和平相處還是針鋒相對,是講友誼還是講鬥爭。試看今天的美國與伊拉克在將戰未戰之時,布什和美國的情報局不是一直在研究薩達姆的個性和行為嗎?而薩達姆不也是在隨時隨地研究布什的行為和作風,研究世界各國和安理會的態度,來預測美國是否真會侵略伊拉克嗎?

從冰心說老舍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許多的東西來。其中主要之點是冰心觀察問題的敏銳與仔細,她從老舍先生書中而且不是在一本書中看到的現象,綜合了起來,獲得一種別人忽略了的信息,她又根據這個信息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而這一點正是我們平常人所不具有的,如果我們都具有冰心的觀察力,我們也便成了行為預測專家了。

但是,我們要說,隻要我們觀察的細心,像這些信息我們是能夠捕捉得到的。要戰勝對手(或與對手打交道)的前提是研究對手,了解對手的行為模式,而要了解對手的行為模式,首要之點是掌握足夠多的信息資料,哪怕是很小的別人覺得不起眼的細枝末節,這叫做見微而知著。

在這方麵,似乎用不著多談就可以了解。《水滸傳》中的宋江在潯陽江的酒樓裏喝醉了酒,在白粉牆上寫下了這樣幾句詩: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不幸剌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仇,血染潯陽江口!

心在東山身在吳,飄蓬江海漫嗟籲!他時若遂淩雲誌,敢笑黃巢不丈夫!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此人誌不在小,而且想要造反。平時一貫小心謹慎的小押司,一旦醉酒,狐狸尾巴就露出來了,這就是宋江釋放出來的信息。

《三國演義》中,馬謖與王平去守街亭,諸葛亮一看到王平派人送來的紮營圖本後,就立即拍案驚呼:馬謖無知,坑陷吾軍矣!左右不知其故,問及,諸葛亮說道:吾觀此圖本,失卻要略,占山為寨,倘魏兵大至,四麵合圍,斷汲水路道,不需兩日,軍自亂矣,若街亭有失,吾當安歸?

在王平送上的這張圖上,就有著許多的信息,身為主帥的諸葛亮,當然一看就明白。哪怕不談這張圖,就是副將王平送這個信息給諸葛亮,也表明了他對主將的排兵布陣是反對的。當然,這裏麵還有一點是題外的話,諸葛亮本來也知道馬謖是個趙括式紙上談兵的人物,而用其作主將,守在如此要害之地,這不是也是一樁失箅嗎?平時一貫懂得知人善任的諸葛先生,也有看錯人用錯人的時候。

曆代謀士幫助主帥分析情況,當然不隻是根據宋江的那麼一首小詩就做出判斷,不,他們是根據天時、地利、人和以及獲得的全方位情況,做一次綜合性的判斷,一般地說都是劃分上、中、下三策,然後定下實現那一種決策的決心。不用多說,當然是上策為最佳。但是,主帥卻會根據其他的情況,舍上策而不用,隻用中策或下策,這個決策過程,我們可以從以下的例子中看出來。

隋末天下大亂,各路英雄都紛紛起義和造反,其中禮部尚書、楚國公楊玄感依據黎陽,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浚縣反叛。那個頂頂出名的人物李密起初做了他的謀士。當時,出現了一個難得的大好時機,隋煬帝率領六軍去攻打髙麗,國內已無重兵。這時李密勸說楊玄感道:天子遠征遼東之外,那個地方就是距離幽州也有千裏之遙,南麵有大海的阻擋,北麵有胡人的軍隊作為後患,中間夾著一條道路,可又極其險惡,現在你率兵出其不意,長驅直入薊縣、三河縣、豐潤縣一帶,拖住這條路的咽喉要塞,征伐高麗的隋軍向前麵臨高麗軍隊的阻擋,後退又沒有歸路,不出一月,隋軍的軍糧就會消耗殆盡,揮手一招,隋軍的士兵就會自動投降,不用戰鬥就可以擊敗他們,這是上計。

接著李密又說道:關中之地四周都是要塞,是天府之國,雖然那裏有刑部尚書、京兆內史衛文升守衛,但他不足為慮,現假設你率部眾直取長安,天子即使從高麗返回,但失掉了他的根本之地,我們憑借險要據守長安,所以一定會打敗他們的,這是萬全之計,是中計。假設貪圖其方便,先去攻下洛陽,大軍聚集在堅固的城池之下,是勝是負都不可能知曉,這是下策。

楊玄感貪圖洛陽的財寶貨物,說道:你的下策,對我來說正是上策啊,於是率軍轉戰洛陽。李密一看話不投機,連忙逃跑了。而楊玄感最終攻城失利,連夜潰敗逃亡,朝廷的軍隊追上了他,並把他殺死了,他的造反,也就徹底失敗。

我們作為一個旁觀者,這個局麵是很好分析的。東都洛陽是隋朝的首都,建都巳經多年,城池被修建得固若金湯(據史載,繼楊玄感之後,李密、李世民都曾兵圍洛陽,也都是一兩個月難以攻克,說明洛陽的確是堅固之城\現在隋煬帝帶領百萬大軍去攻打高麗〔也即是今天的朝鮮半島〗,離開京城已有數千裏遠,而且隋煬帝窮兵黷武,天怒人怨,楊玄感起兵正是其時,關鍵是運用何種策略。如果到今天的河北省去阻擊隋軍,等於是與高麗合擊隋軍,而且是前後夾擊,這種方案取勝的把握必然很大;而如果西去長安,憑險據守,等隋軍從高麗返回後再去打長安,這時隋軍不但要多走許多的路,而且這支疲憊之旅說不定在路上就被拖垮了。到了長安再攻打城池,隋軍是攻堅,楊玄感是守城,這個方案雖不如上計,但也是不容易輸的辦法。至於下策攻打洛陽,要是一月兩月打不下來,等隋軍回師,與守城軍兩麵夾擊,那就必敗無疑了。

但是為什麼這樣好的計策,那位主帥楊玄感會不聽從呢?那是他的軍隊就在河南,洛陽也在河南,相距較近。洛陽既是首都,裏麵的財寶貨物必定多不勝數,楊玄感是看到了近處有著如此大的一塊奶酪,想要一口吃到嘴裏而忽略了其他。這正像我們在前麵講到的獵人捕猴之法,猴子隻看到眼前的水果,急於想抓到手裏,並沒有想到那手進人鐵籠裏去是拿不出來的。伸手必被捉,這才有悲慘的結局。

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說楊玄感有一個行為模式,謀士李密也有一個行為模式。顯而易見,李密的行為模式比楊玄感的高明得多,但是從楊玄感不聽他的建議這一點上看,說明他們兩人的思想差異是極為明顯的,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李密好心幫他謀劃,卻見豎子不足與謀,就隻得趕快逃跑了。

了解信息,綜合分析信息,做出對對手行為的判斷和自己策略的運用,從而蠃得這一回合較量的勝利,這就是人類的交往與鬥爭中的通用程序,在這樣一個過程中,預測對手的行為模式是很重要的一環。即使如拳擊運動員那樣閃電般地對打,像乒乓球運動員那樣飛快地對接,那中間的間隔也許隻有01秒或者001秒,也不會省略這樣一個過程,隻是由於在泰森或鄧亞萍的頭腦裏早就形成了久練出智慧和習慣成自然的反應,在對手一擺頭或一跺腳的瞬間裏,了解、判斷和應變就一氣嗬成了。

在不變中求變

一旦形成了某一種行為模式,這種模式就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對手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運用凝固了的模式。但是,我們要知道,有時雙方交手並不是隻采取一個回合就拜拜了,很可能還要不斷交手。那麼,對手因為有了與你交手的曆史,他就會從中獲得經驗,從而改進自己的模型。當然,這種現象是相互的,作為我方,在另一次的交手中也會汲取上一次鬥爭的經驗和教訓,對自己的行為模型作些許的改進。這一點我們已經講過,雙方都是作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水漲船高的努力。

於是我們也就有了第二步的思考,在預測到對手的行為模型之後,事情並沒有了結,在新的鬥爭中,還必須思考對手行為的變化與自己行為的變化。

最近,韓國第二任的民選總統盧武鉉正式上任。

對於第一任總統金大中在任期中的作為,是可圏可點的,他在任時的工作以及他在南北朝鮮問題上的努力,均成就不俗。因此他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但是他在管束家人方麵卻差強人意,兩個兒子都因收受賄賂而被關進了監獄。雖然一方麵可以說他大義滅親,但民眾也會認為他教子無方,而他的威信也因為兩個兒子的問題而減弱不少。

這一點,當然會被新選總統盧武鉉所看到,並引以為訓,所以盧武鉉一上台,便發誓要管好自己的家人。

盧武鉉的行為模式就是在金大中的行為模式上加以改進的。盧武鉉剛剛就職,韓國媒體就爆出一件令他非常生氣的事情:他的親哥哥涉嫌幹預國家人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