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笫十四章 如何預測對手的行為模式(2 / 3)

據報道,有人到盧武鉉親哥哥盧建平的家裏去跑官,盧建平還公開發表了我認為某某是國稅廳長的最佳人選等言論。

盧武鉉一聽到這一消息,怒不可遏,他說:為跑官者牽線搭橋是敗家子幹的事情,是國家的不幸。並立即責成總統府青瓦台民政首席秘書官文在寅等前往慶尚南道金海市進永邑盧建平的家裏進行調查。

韓國的風氣同中國是如出一轍的,自從盧武鉉當選為總統後,他的老家進永邑便打破了寧靜,隻有30多戶人家的小村子變得非常熱鬧。遊人們看過盧武鉉的舊居、他父母的墓地後,還要去看一看他飼養的金雞。據說,在2002年1月1日,一隻毛色金黃的野雞飛到了盧建平家的院子裏,盧建平用網將它捕獲後一直飼養至今。村裏人說是這隻金雞給他們盧家帶來了好運。

在文在寅的調查下,情況慢慢明朗了,原來傳說的薦人風波是一個惡作劇。盧建平承認,其弟當了總統後,有兩人向他交了履曆表,一個是他的女兒介紹的人,另一個則是自家親戚。他說:我認為他們根本不是當長官的料,而且這次是網上選拔,我不會上網,所以根本沒向誰推薦過。

青瓦台民政第一秘書李鎬哲最後發表談話說:盧建平性格淳樸,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可以受到引誘,才導致了其推薦人選的誇張報道。有關盧建平幹預人事之說隻是一個惡作劇。

這雖然是一件子虛烏有的事,也引起了盧武鉉的警惕,他指示:政府要製定一個長期的對策來管理總統的親人。

為此,青瓦台準備建立一套專門管理監察總統親人的體係。這套體係主要有三大部分:首先,強化青瓦台監察部門的功能;其次,強化總統親人所在地警察監察功能;第三,與國家反腐委員會及司法機關緊密配合。

據韓國《朝鮮日報》報逍,一位被譽為天主教神父宋基寅在盧武鉉當選總統後,曾對他說:說實話,我擔心你的親屬。而盧武鉉回答:您大可不必這樣,我的親人沒有人能做出那種事情。宋基寅勸他說,你呀,要麼把他們關在特殊監獄裏,要麼把他們送到非洲去。此話雖然未經證實,卻道出了一個深刻的過理,任何人(尤其是為官者)都不能小覷對親人的管理,尤其是作為一國的總統。

盧武鉉對此問題的重視,以及韓口輿論和那位天主教神父的擔心,說明了人類總是吃一塹,這長一智,必然會對以往行為模式重新進行審視,並且修改自己的模式,讓他更加完善和高明。

千萬要注意積累引起的模型激變

人的行為模型會發生變化。一般地說,每接受一次教訓,就會發生一次改變,不過,那隻是小修小補式的改變,我們可以借用哲學上的詞彙,稱它為漸變。模型也會發生質變,質變需要兩個因素,其一是外界的壓力實在太大,他原來的模型已變得毫無用處;其二娃雙方的行為遊戲巳進行過數次,構成了某種積累,一旦積累達到了一個臨界點,爆炸性的激變就到來了。

許多人都讀過色迅先生的小說《祝福》,祥林嫂作為一個寡婦,為了來世的命運會有所改變,為廟裏捐了一條門檻,好讓千人跨萬人踏中贖自己的罪,可見她是相信迷信,相信人是有靈魂的。但一旦連兒子也被狼吃掉了以後,她瘋了,她對人是否有靈魂發生了懷疑,於是產生了激越的行為拿起菜刀去砍那條自己捐贈的門檻。祥林嫂的後一個行動,就是模型發生的一種質變。

事物的質變在自由界到處都有,例如一個草垛,被雨下濕了,如果不翻開晾曬一下,內裏就會積累濕熱,這種濕熱累積到了一定程度,就到達了自燃的臨界點,草垛就無緣無故地燃燒起來了。

在人際關係中,積累是一樁好事,也是一樁可怕的事,如果是誠信為商,雙方積累到一定的信任度,那麼,即使不簽訂協議,訂貨商與供貨商之間也可以進行錢貨交易,因為他們相互信任,誰也不會對誰有所欺詐。但是,誤會也會積累,不信任也會積累,仇恨也會積累,怨怒也會積累,嫉妒也會積累,這些積累達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往往會轉化成可怕的報複(包括凶殺)。

過去人們往往忽略了這種積累的可怕,不知道這種積累正是一切罪惡的根源,如果我們注意到了,隻要像翻曬草垛那樣,打斷了積累的連續,最後可怕事件就不會來臨。

最近,法國52歲的名廚貝爾納盧瓦索在家中用獵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引起了整個法國的震驚。

盧瓦索出身卑微,17歲時學業失敗,不得不走上工作崗位。幵始在特魯斯格羅餐館裏當學徒,擇菜、提煤、生火,一幹就是3年。20歲時進人軍隊,不久被提拔為夥夫頭。複原後開始在巴黎的一家餐館工作,聰明與勤奮使他很快熟練地掌握了烹調技術。1975年,他開始在金海岸餐館掌勺。由於已有40年三星名望的廚師迪馬納的離去,金海岸生意慘淡。隨著盧瓦索的到來,短短幾年工夫,他就把這家餐館變成了法國餐飲業的經典。1977年,被譽為法國餐飲聖經的《米什蘭餐飲指南》頒給他一顆星,奠定了他在法國餐飲業中的地位。

1980年,盧瓦索從恩人維爾熱的手中買下了金海岸,這是他事業發達的新起點,他已經不再是一名自學成才的廚師,還是一位大膽的經營者。1991年,他終於獲得了三顆星,成為法國頂級廚師。為了尋找資金繼續擴大他的事業,盧瓦索開法國餐飲業之先例,於1998年把他的公司推上了股市,金海岸股票在二級市場上掛牌。他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門人物,越來越頻繁地在報刊和電視上露麵,他的詼諧口才同他精湛的廚藝一樣,博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

盧瓦索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他力求樣樣事情都做好做精。他特別要強,但內心卻極其脆弱。據他妻子講,他每天都全身心地工作,以保住自己在法國餐飲業的地位。他已經3年沒有同家人一道外出度假,並且常常感到疲勞和對生活的厭倦,甚至眼睛看不清東西。他需要親人不斷給予他鼓勵。他曾給朋友打電話,傾訴心中的恐懼,這種恐懼來自於市場競爭和評級打分帶給他的巨大壓力。

知道了盧瓦索的性格,我們就知道了他的行為模型,那就是這是一個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的人,也是個十分容易被傷害的心靈脆弱的人。

而正在這時,最新一期的美食鑒賞雜誌《戈米約》上,對他的評分從19降至17分〈最高為20分)。緊接著,《費加羅報》又刊登一篇文章,批評他徒有知名的形象而缺乏內在的價似。而且還傳言,另一本美竹雜誌《米什蘭》將取消他自1991年來一直皁有的最打等級。因其餐館的菜缺乏新意,《米什蘭》雜誌曾於去年秋天對盧瓦索發出過警告,但在即將出版的一期中,該雜誌仍保留了他的3顆星。對於一個具有其他性格的人而言,這種壓力也許箅不得什麼,而對於像他這樣的人,卻是一場巨大的災難。於是,2003年2月24他在精心安排了餐館裏的一切事務後,中午上樓小憩了一會兒,起床後把待在房子裏的兒子打發出去玩耍。幾個小時後,當家人發現他時,他已橫屍寓所,頭上有彈孔,身邊放著一枝獵槍。經警方初步偵訊,盧瓦索是自殺而死。

盧瓦索的成就和名氣在於積累,他從一顆星積累到了三顆星,升到法國餐飲業之最的地位;同時,他也在積累著工作的勞累和外界評價的壓力(為名所累八他的身體的疲倦,他的內心的恐極,都是這種壓力造成的結果。而最後的導火索是報紙雜誌相繼對他的批評,於是,他的內心崩潰了,用自殺來解脫自己。

一般言之,壞的積累不能超過三次,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凡事不過三,到了三的階段,寧物就會起質變了。

在陝西的佳縣,有一座著名的白雲山道觀,它是西北地區道教的著名勝地,是明代最大的道觀古建築群。從2000年到2001年,道觀發生了一連串的怪事,連續三次莫名其妙地燃起大火,山門、三清殿、五龍宮多處文物古跡被部分或全部燒毀。

警方在第三次縱火案發生後14天破了案。令人想不到的是,縱火者竟是白雲山旅遊公司的黨支部副書記馬李均。

2003年1月,榆林市法院公審馬李均縱火燒廟一案,一審判決馬李均死刑。

讓我們看一下他第一次縱火的原因:1999年8月,馬李均正式調到旅遊公司任黨支部副書記,武增愛(經理〗和馬李均的關係十分緊張。馬李均經常在公司職工麵前和武增愛過不去。兩人時不時在公司就吵起來。公司的許多工作,馬李均都不予配合,令武增愛和幾個副經理頗為頭痛。

公司副經理李德華1999年承包了山門的門票銷售。一次有一群和李熟悉的遊客要上山,希望在門票上有些優惠。當時馬李均正好在場,就讓他們買全票上山。後來遊客買了全票,但是馬李均仍然不讓上山,李德華便讓遊客上了山。馬李均見狀索性把欄杆全部放開,讓門外遊客不買票。李過來製止,但沒有用。李德華找到武增愛,武增愛說:馬書記,這就是你的不對了。馬李均回答說:我就對著,他放人對著,我放人也對著!兩人因此吵了起來。

2000年1月6日3時,馬李均用塑料臉盆盛著從摩托車上取出的汽油,到白雲山山門,將汽油潑在山門的吊頂上,用打火機將山門點燃後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