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秋天以後,隨著國際上的影響,中國社會上也一度出現了騷動,工人罷工,學生罷課,農民鬧缺糧、鬧退社現象也有發生。黨的幹部作風在幾年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為把中國產情辦好,1957年春,黨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整風運動。毛澤東要求此次整風運動,在黨內應是既嚴肅認真又和風細雨,恰如其分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思想教育運動。在黨外,應認真聽取人民群眾意見,應歡迎人民群眾“鳴”、“放”,以把中國共產黨搞好,把中國的革命和建設搞好。但實際運動一起來,社會上的“大鳴”、“大放”就過了頭,矛頭對準共產黨,其勢如暴風驟雨,群眾情緒越來越洶湧澎湃,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煽風點火,向中國共產黨進攻,幾乎鬧得一發而不可收拾。於是,1957年5月份,毛澤東寫出文章《事情正在起變化》,6月8日,中央決定組織力量進行反擊。反擊右派的猖狂進攻是必要的,但當時犯了擴大化的錯誤。右派畢竟是極少數,大多數人為情緒所激化,黨和毛澤東沒有掌握好分寸,擴大了打擊麵,錯劃了不少右派分子,實際行動中,各機關也沒有控製住節拍。中國社會主義新文化從此向階級鬥爭擴大化方向偏航。
反右鬥爭擴大化以後,1958年就搞“大躍進”,出現了問題。緊接著1959年又發生了錯誤的反對彭德懷右傾機會主義的鬥爭,並擴大到全黨。毛澤東認為這是一場階級鬥爭,“是過去十年社會主義革命過程中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兩大對立階級的生死鬥爭的繼續”。這樣一來,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就進一步偏航了。1959年夏,陳伯達跟毛澤東上廬山,參加黨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會議中期,毛澤發動了對彭德懷、黃克誠、周小舟、張聞天等人的批判,開始了“反右傾”。陳伯達開始支持彭德懷7月14日的信件,說彭總的信寫得好,見到毛澤東如此急轉直下的批判彭德懷“反黨集團”後,陳伯達亦緊緊跟隨毛澤東投入批判彭德懷的鬥爭。很快,他寫出批彭長文《資產階級的世界觀、還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於10月21日送給毛澤東審閱。閱後,毛澤東10月23日對該文加了按語:
此件很好,即發各級黨委,供黨員學習八屆八中全會文件的參考,可在黨的內部刊物上發表。
陳伯達於此文中,大罵彭德懷為“偽君子”、“野心家”、“陰謀家”,並重翻彭德懷的曆史舊賬,以證明自己的罵人觀點。之後,陳伯達又寫出《無產階級世界觀和資產階級世界觀的鬥爭》一文。從1963年開始,陳伯達將《紅旗》雜誌的工作重點轉向宣傳階級鬥爭擴大化。
值得注意的是,1964年6月30日第12期《紅旗》雜誌上,發表了陳伯達主持撰寫的社論《文化戰線上的一個大革命》。社論指出:我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已經有了15年的曆史,我國勞動人民在各條戰線上創造了曆史奇跡。而有些文藝工作者,卻對此熟視無睹,缺乏熱情,根本不願意或者沒有很好地去歌頌,去反映這個鬥爭。相反地,他們卻迷戀於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文化,還躲在“象牙塔”裏,死也不肯深入到工農兵中去,深入到火熱的鬥爭中去。他們的靈魂深處,還是一個資產階級的王國,他們不斷頑強地表現自己,企圖用自己的世界觀來改造自己和世界。其中有極少數人已經開始糜爛,已經蛻化變質。也有些人原來就是站在剝削階級方麵的。這種情況是不能容忍,必須加以改變的。“在這個文化革命的運動中,京劇開始演革命的現代戲,這是一個極為可喜的現象。”“由於京劇的開始革命化、群眾化,革命的京劇現代戲不僅得到文藝界的讚賞,而且受到各方麵的群眾的歡迎,不僅京劇的老觀眾喜愛革命的京劇現代戲,而且就是過去不常看京劇的人們,也成了革命的京劇現代戲的積極觀眾者。這樣演革命的現代戲,就使京劇藝術獲得了新的生命力,開拓了新的廣闊的前途。”
陳伯達從1964年開始,把階級鬥爭擴大化的思想通過《紅旗》雜誌滲入到中國文化領域,逐漸地對中國文化大張撻伐。1966年《紅旗》雜誌第二期刊登《評吳晗同誌的資產階級曆史觀》。3月24日《紅旗》雜誌點名批判曆史學家翦伯讚同誌。文章題目是《翦伯讚同誌的曆史觀點應當批判》。文章署名是戚本禹、林傑、閆長貴。這三個人都是陳伯達手下的得力幹將、《紅旗》雜誌編輯部重要成員。4月5日《紅旗》雜誌第5期,陳伯達手下幹將關鋒、林傑再次出馬,發表《〈海瑞罵皇帝〉和〈海瑞罷官〉是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兩株毒草》。同期鄭季翹發表《文藝領域裏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批判形象思維論。到第5期,“文化大革命”的火藥味,已經很濃了。山雨欲來風滿樓,4月29日出版的《紅旗》雜誌第六期,比前五期更上升了一個等級,全部都是大批判性的東西。第一篇文章,轉載了《解放軍報》社論《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積極參加社會主義文化大革命》。社論提出新中國成立十幾年來“文藝界存在著一條與毛澤東思想相對立的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黑線”問題。第二篇文章,刊登了一組所謂《工農兵群眾批判吳晗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政治立場和學術觀點》的文章。第三篇文章,是《紅旗》雜誌評論員文章,題目是《工農兵群眾參加學術批判是時代的大事》。第四篇文章,是史紹賓撰寫的《評吳晗的〈投槍集〉》。文章後麵登了一個附件——《吳晗1959年編的(投槍集)是怎樣“作偽舞弊”的?》。至此,中國社會主義新文化已經徹底偏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