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合作,從一開始就是充滿矛盾的,共產黨內有不同看法,國民黨內也有不同看法。
不過國共兩黨的主要領導人還是看好彼此的合作。
1924年1月20日,國民黨“一全”大會在廣州市廣東高等師範學校開幕。
開幕式這天,165位代表和6位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出席大會。
39號席上坐著湖南代表毛澤東,蔣介石以“列席”的身份參加此次會議。
這是毛澤東和蔣介石人生軌道上的頭一回見麵,國共兩黨的大旗則分別由孫中山、李大釗高擎著。
孫中山在開幕式上發表了長篇演講,然後大會就按議事日程,討論組織主席團。140號席上的廖仲愷站起來說:“提議主席團人數五人,由總理指派。”這一建議得到眾多代表的附議,孫中山便宣布:“現由本席指定胡君漢民、汪君精衛、林君森、謝君持、李君守常為主席團主席。”
大會的高潮是在1月30日選舉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和中央候補執行委員。毛澤東名列於中央候補執行委員之中,進入了國民黨高層;而“蔣介石”三字卻不見蹤影。
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共24人,有3名中共黨員:譚平山、李守常、於樹德。
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17人,中共黨員達7名:沈定一、林祖涵、毛澤東、於方舟、瞿秋白、韓麟符、張國燾。
蔣介石當時在國民黨內的地位遠不如“跨黨分子”毛澤東。
那時的毛澤東既是中共中央執行委員,又是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