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軍第一軍控製著北京,由此為奉係所嫉忌而承受巨大的軍事壓力。
該部所占據的地盤大多土地貧瘠,故經濟十分困難,且因直隸保大地區為李景林所占據而與國民軍第2軍地盤隔絕,在戰略上處於不利的地位。
此外,國民軍缺少一個對外的港口,無法從海上補充急需的軍火。
所以,馮玉祥為與張作霖逐鹿中原,同時出於對孫中山《建國大綱》的粗淺認識,馮玉祥隻能向國民黨勢力靠攏,以擺脫自己在政治上的被動地位。
北伐戰爭之所以勢如破竹,固然是國共兩黨的軍民浴血奮戰的結果,但與國民軍在北方的配合作戰也有很大的關係。北洋集團的分化給北伐提供了一定的有利的條件。
國民軍地處西北內陸,沒有從海上補給武器的來源,從地緣政治考慮,隻能從與之相鄰的蘇聯想辦法。
馮玉祥對蘇聯有一定的看法,對沙俄曾侵占中國領土及外蒙古受其控製不滿。
所以,馮玉祥在此接近蘇聯的目的並不是完全出於意識形態的原因。
而馮玉祥也早在1925年就開始聘請蘇聯軍事顧問幫助教練他的部下了。
5月初,第一批蘇聯教官組就到了張家口,在國民軍第一軍工作。一個月後,另一組顧問被派到國民軍第2軍工作。
鑒於馮玉祥的國民軍將要與奉係軍閥展開決戰,蘇聯政府甚至特別派遣在蘇聯國內戰爭中擔任過西南戰線司令員,有著突出戰績,戰後就任蘇聯紅軍總參謀長的葉戈羅夫來華擔任駐華武官,以便就近協助馮玉祥的國民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