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國民軍(3)(1 / 1)

孫嶽做事有點極端,他少年時看一老者受欺壓,不由分說就提刀來打抱不平,並聲言如果拒絕他拔刀相助,就把這老者殺掉。

結果他飛簷走壁幹掉了老者的仇人,人家對他這個恩人卻避之猶恐不及。

馮玉祥稱孫嶽為“孫二哥”--孫是山東人,山東出了個武二郎,故此樂於被稱為二哥,孫嶽對這個稱呼十分滿意。

孫嶽因為“三一八”慘案(記得劉和珍君麼?)感到國勢渺茫,憤而辭職下野,後來雖然還因為義氣跟隨馮玉祥到西北,但是已經不願與聞國事,不久就借口治病,到上海去了,據說是開武館。

孫嶽的主要幹部是徐永昌,這是一個長袖善舞的老將,後來成為蔣介石政府的軍令部長、國防部長,一度比馮玉祥的知名度還高。日本投降時代表中國簽字的,就是這位徐永昌將軍。

再有,就是龐炳勳了。

關於孫嶽,有一段時間因為他號召殺富濟貧,被懷疑是共產黨,馮玉祥一句話就給他解了圍:“有一天抽二兩大煙土的共產黨麼?”

國民軍序列裏還有一支短命的東北國民軍,就是郭鬆齡的部隊,他在馮的支持下倒奉失敗,所以這支國民軍很快消失。

隻有魏益三部算是他的遺產,魏這個人沒有什麼名氣,但是繼承他的兩個人就有名了,一個是“郝拚命”郝夢齡,一個是“劉抓瞎”劉家麒,1937年,兩位將軍同時戰死在忻口和日軍的惡戰中。

他們雖然不是西北軍,但是和西北軍也有這一點兒特殊的關係。

當時西北軍幕中還有蔣介石的義兄--親日派頭子黃郛,中國兩個半軍事家之一的“楊大炮”楊傑,這都是南方派來的。

北京政變後,馮玉祥因“倒戈”行動為北洋人物所不容,在政治上非常孤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