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當時國民軍的照片,你會發現其高級將領都是粗衣陋食,大多以廉潔奉公的形象示人,像宋哲元、趙登禹,和一般士兵難以區別,馮玉祥本人不穿將軍服,從來就是一套二等兵的服裝,其樸素不亞於朱德。
看看北京時代的國民軍上層,可謂將星雲集,群英薈萃。
國民軍的主要力量是國民軍第1、2、3軍,三個軍長馮玉祥、胡景翼、孫嶽號稱三巨頭,馮成為西北軍的靈魂,也有一些巧合。
馮玉祥的國民軍第一軍是以後西北軍的核心,源出第十六混成旅,他的部下多有後來成名的武將,比如鹿鍾麟、宋哲元、孫連仲、馮安邦、韓複榘、石友三、佟麟閣、劉汝明、孫良誠、梁冠英等等,有趣的是,這些人多半是馮玉祥的親兵出身,比如韓複榘是他的衛士出身,馮安邦是馮玉祥當營長時候招的兵。
從大字不識的行伍中提拔將官,馮可謂慧眼獨具,還很少有他看走眼的,這些人後來都是封疆大吏,雖然文化不高,但是治理起地方政治來,一點兒都不含糊。
後來西北軍主流的將領,多半來自第一軍。
胡景翼的第2軍僅次於馮,是護國戰爭中反陸建章起家的,和馮玉祥(陸建章與馮玉祥有親戚關係)有很深的矛盾。
胡景翼的幹部班底,來自於早年胡在自己家裏搞的“華山聚義”。華山聚義派的人物後來也有不少名將,比如井勿幕、鄧寶珊、續範亭、嶽維峻、董振堂、高桂滋等。
胡本人是老同盟會會員,膽大心細,政治手腕高超,要說西北軍中能媲美馮玉祥的,也就是他了。
孫嶽的第3軍實力也不弱,在後來的西北軍中卻默默無聞,這和孫嶽本人的性格有關。孫的祖先是抗清名將孫承宗,那是袁崇煥的師傅呢,名字又有一個“嶽”字,部下皆視他為嶽飛嶽鵬舉之流,這些奇怪的聯係給他平白增加了不少威望。
但孫嶽本人與其說是一個政治人物,不如說更像是一個武林豪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