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我們怎樣學習曆史、地理(5)(1 / 3)

這目標假定了,我們才有研究的根據,才有從入的途徑。但上邊所列的事項,尚有幾點必須說明。如(一)項所說的自然現象,即所謂自然環境,它圍繞在我們的四周,純由山海川泉地形,寒暑燥濕等氣候,動植礦物等天產所構成,都屬於地理的現象,所以又稱作“地理的環境。”又如(二)項所說的人類生活,便是社會的現象,這現象的構成純以人事為主,限於人與人之間相互的活動,屬於曆史的現象,所以又稱作“曆史的環境”。這地理的環境和曆史的環境,雖是同樣的影響到人生而不可分,然而從研究的範圍說,固各有各的界說。譬如從地理的環境推究到人類與它有怎樣的關係,這固屬於地理學的責任;但從曆史的環境推究人類怎樣地利用自然而獲得這樣的環境,卻屬於曆史學的範圍了。我們須知地理的研究,隻要根據曆史上已然的事跡,來借以究明這地理的環境怎樣地影響於人生,並不要考索人生在這環境裏究竟怎樣地活動過來。所以從事地理研究的人,隻需把地麵上種種的自然現象和現今人地相互共存的現狀做對象好了,一切牽涉別種科目的,也隻需引用他們已經證實的結果來取資,不必一一深入別科研究的範圍。因為地理學的範圍,隻在說明某種人為的活動,是原於地麵某種現象的某種關係,而不在敘述人為的活動,於地理上有怎樣的影響。從此,我們研究的範圍,隻在統觀地麵的人類為什麼住在這一部分的有這樣的生活,住在那一部分的有那樣的生活,而不在研究人類為什麼必住在地球,或為什麼能在地麵的某部分生活。如果研究的進程,順著這目標去探討尋求,而不致旁逸,則地理研究的範圍,已有了一個較有邊際的限度了。研究得愈精,則所持的限度愈狹。例如政治家欲就一國的天然地勢,而討論施政設治的方略,則有政治地理學;商業家欲就天然的產物,設法使它有無調劑,往來交易,則有商業地理學;軍事家欲求天然的形要,來研究怎樣地布防置守,則有軍事地理學。各有分域,便各得專精,本來不在乎好矜浩博,反致錯雜的。

這是就專門研究而論。若對於普通地理的研究,其實也隻有一條大路供我們走。這條大路,便是地理的環境。

我們在這條路上,可以向前推尋出自然現象的各部,影響到人類的生活究竟怎樣;同時也可知道現在的社會現象是怎樣一個來曆。因為這條路上有三個主要的著眼點,一是地勢,二是氣候,三是物產,——我們走路的時候,隻要把這三點究明,便可推測人口的分布為什麼疏密不均,社會的組織為什麼各地不會一律,人類能力的分布為什麼不能平衡了。

今先說明這三個著眼點的重要關係:

(一)地勢。凡海陸的位置,山川的分布,以及島嶼、湖澤、沙漠、丘陵等等一切地麵高下凹凸彎曲分合的狀態,都叫地勢。這地勢是組成地理環境的重要部分。因為地球表麵的外形既由種種不同的狀態,於是顯出天然的界線,把地麵分作無數的自然區域了。這自然區域的力量很大,影響到人類生活的關係也很深,世界上有各種國家、各種民族的不同現象,可以說都是它勢力之下的產物。就最顯著的事例觀察。已可括作下列四項的力量:

a.範圍國境的大小。一國的麵積,大概總為自然區域所限。住在這自然區域以內的人民,被高山或大河阻隔住,不能與外界的人民互通往來,他們的語言、風俗、性情、便漸漸地與別部分的人不同;於同一區域內卻漸漸地結合而形成國家。如尼羅河、阿付臘底斯河、恒河、黃河、長江諸流域,都是綿延千裏的廣大平原,生聚既易,人口日滋,於是地廣人眾的國家,便在此等地方出現。如地域太促,則包容的國家自亦狹小,像希臘、瑞士那樣隻能容納少數民族的活動,便是適例。

b.形成國與國間的特殊關係。國與國有什麼關係,全看它們所處的自然區域與鄰區有怎樣的關係。萊因界線的所以成為德法相爭之點,全因地勢重要、位置優勝的緣故。愛爾蘭與英吉利的爭執所以遷延不休,也因地勢阻越,風俗、習慣、宗教等完全不能相同而弄到這樣的。西班牙明明置身於歐洲,而能不受歐洲政潮的影響,也因天然的界限把它範圍著,所以它能閉關自主,專心注意於它的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