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我們怎樣學習曆史、地理(1)(2 / 3)

(二)要注意實業史。從前的人,但講政治史,對實業史絕不注意。不知實業史關係於我們人類的生活,比較政治史要密切得多。我們知道人類生活的要素,就是衣、食、住,而衣、食、住三者,又無一不與實業有關係。

如瓦特發明的汽機,牛頓發見的引力,以及現在的恩斯坦發明的相對論,總之他們發明的結果,不僅有關於人類的衣、食、住,就是世界的文化也要受莫大的影響。我說這話,或者諸君有點懷疑,其實是一點不錯的。我們知道傳播文化的利器,就是交通上的火車、汽船。假使沒有瓦特發明汽機,不說現在的南京沒有這般文明,恐怕中西文化的溝通也沒有這樣快吧!照這樣看來,實業史與我們常人的生活既如是密切,那麼我們研究曆史的,豈可不格外注意嗎?

(三)要注意思想史。大凡一個國家,有一國家的思想;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思想,思想的程序,是隨時間、空間而變遷的。我們單拿國家的思想不同一點說罷。

例如歐美人民的思想都以為社會是人民公有的社會,國家是人民公有的國家;人人對於社會、國家都應負有一種責任和義務,所以社會上沒有廢事,而國基亦因之日增鞏固。我們中國人則不然,莫說對於社會事業毫不關心,就是國家的存亡也如秦人視越人的肥瘠,以為不幹我事。現在稍清潔的人,不是束身自好,遁跡園林,即是敬謝不敏,高臥東山。一國的人民都抱這種不負責任的思想,試問國家社會還有進步麼?思想是一個民族文化的基礎,所以我們學曆史,也不可不注意這一點。

(四)要注意名人的傳記。我上麵已講過,要想做成功者,須向曆史中去尋求好人物來為我們的模範,不過我們要曉得天下事無大小,斷沒有不經過一種困難而能成功的,試看曆史上大英雄大豪傑,以及一般大科學家、大政治家,哪一個不是艱苦卓越從困難當中打出來的,中國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無堅忍的毅力,每遇困難,便垂頭喪氣,萬事都灰心了。這樣畏難苟安的人,還有成功的希望嗎?拿破侖說:“字典中無‘難’字,惟愚人腦中則有之。”我今換句話說:“天下無易事,惟看人的毅力如何耳。”所以我們讀傳記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一個人一生的辛苦艱難,可以借此增加我們的毅力,以後遇有困難或失敗的事,也不致沮喪失望了。

歸納起來說,曆史是與人類生活處處都有關係的,學曆史的人,不但要知道它的功用,還要注意以上所講的四點,把它首尾聯絡貫串起來,那麼對於曆史總算有個具體的觀念。若是割斷了,那就成了一本流水賬,還有曆史上絲毫的價值麼?

(《學燈》)

曆史研究法

何炳鬆

一 緒論

我們要知道什麼是曆史研究法,就應該先知道什麼是曆史。曆史的定義有兩種:一種就是人類過去的活動,一種就是人類過去活動的記載。曆史有了這樣兩個定義,所以它比較地在我們腦筋中容易混亂。因為它一方麵就指曆史的本身;一方麵又可以指曆史的著作或曆史的書籍。不過現在我們在科學上所謂曆史,當然專指第一種人類過去的活動而言,並不是曆史的著作,或曆史的書籍。什麼叫作研究法,這是很簡單的,所謂研究法,就是探討真理的方法。曆史上的真理是什麼?這當然是人類過去活動的真相。現在我們可以總括起來說:曆史研究法,就是探討人類過去活動的真相的方法。

在這裏我要附帶地說一句話:我們現在所謂曆史研究法,同我們中國從前所謂“史法”,完全不同。從前中國所謂“史法”,專講“褒貶筆削”這一類話;至於現在的曆史研究法和我國向來所謂《春秋》的筆法完全不同。你們讀完我的文章以後,就會明白現在的史法是什麼?不論所謂《春秋》的筆法是否出諸孔子的本意,還是出諸後人的附會,當然大有討論的餘地。因非本講範圍所及,所以不去論它。

還有一點,我們中國人研究曆史,向來注重曆史的評論,就是所謂“史論”。就在現在普通學校裏所出的曆史題目中,還常常發現“漢高祖論”、“唐太宗論”和什麼“蕭何、宋濂優劣論”等不倫不類的東西。我們要知道:這種信口開河、事後論人的辦法,無論它說得怎樣天花亂墜,根本上完全是一種不負責任的風涼話,絕對不合科學態度的。即使退一步說,假定在文學中我們應該有如此一類的作品,那麼它亦應該歸入別的範圍,不應該在曆史著作中占絲毫地位。《四庫全書》史部中史評一類的著作是科舉時代的古董,除一部分與史法批評有關的著作以外,其餘都應該排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