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君啊!你現在懷疑嗎?沉悶嗎?悲哀痛苦嗎?覺得外邊的壓迫你不能抵抗嗎?我告訴你,你懷疑和沉悶,便是你因不知才會惑;你悲哀痛苦,便是你因不仁才會憂;你覺得你不能抵抗外界的壓迫,便是你因不勇才有懼;這都是你的知、情、意未經過修養磨練,所以還未成個人。
我盼望你有痛切的自覺啊!有了自覺,自然會自動,那麼,學校之外,當然有許多學問,讀一卷經,翻一部史,到處都可以發現諸君的良師呀!
諸君啊!醒醒罷,養足你的根本知識,體驗出你的人格人生觀,保護好你的自由意誌,你成人不成人,就看這幾年哩。
(《學燈》)
為什麼要學,怎樣學
陳東原
一學之意義
學之一事,與生俱來;生即須學,學即為生。這茫茫宇宙裏,人不過是一種極柔弱的生物,非特一滴鏹水,一口毒氣,可以毀壞他的生命;而又是極微小的。在望遠鏡可以見及之處,天文家告訴我們說,還有許許多多的世界我們沒有見著。然即在此可見及的世界裏,天河不過一很小的碎片,在這個碎片裏,太陽係不過一個無窮小的微點,而我們地球乃為這微點裏的一個小到非在顯微鏡下不能看得著的點子。在這極微渺的小點子上,有一些不潔的炭和水,生一種複雜的構造,還夾雜些物理和化學的性質的組成,那就是我們的人了——不是什麼人,不過是些碳氣和水結成的小翳,因為他在這極微渺的點子上爬來爬去爬了幾年,還要再分解構成他的原質去的……朋友們!人隻是這樣柔弱、微渺的不是嗎?
不是的!不是的!人決不是柔弱、微渺的生物!
他之高貴,超乎宇宙;他之權力,勝於自然;他決不是柔弱、微渺的生物!因為他有思想,他知道他生命之有限,他知道努力攫他的權力以戰勝自然!你不看嗎?他已造成這樣輝煌的世界,他已鑄成這樣燦爛的曆史,他已打開自然界的書本,他已唱文學藝術的歌聲了!他有希望,希望創造永增無已的幸福與快樂。然而是誰使如此的呢?何以如此的呢?朋友!我們不能不說這是“學”——“學的功勳!”
人類沒有學,人類不可以生存;人類沒有學,人類也無須乎生存!——一個永不進化的,荒榛單調的世界,生存在其上有什麼樂趣?所以我說:“生即須學,學即為生!”
“學生”這一個名詞,就廣義的解釋,凡生者都應學,就是凡生者都是學生;然狹義的言之,隻為那青年在預儲能力以為將來一生應用的人所專有。既然如此,那末所謂“學生”的,更應如何去為學,不是一件極重要的問題嗎?
學生專心為學,那是社會與人類極希望的一件事;所以全社會的人中,有一部分單稱為教育家的,被社會上敦請去指導青年學生之為學。但青年學生究竟怎樣去為學,這不能不要自己有一種精密的見解、真摯的信念了,否則僅恃他人之指使,何嚐可收加倍之功呢?
因為要使同學諸君對於為學有一種精密的見解與真摯的信念,我這篇文章遂產生了;但我所論的極淺,或者隻配作同學諸君什一的貢獻,或者還不配。
二 自學教育與他學教育
每人都有兩種教育:一種是得之於自己的教育,一種是受諸他人的教育。為便利起見,我們稱前一種為“自學”(Self-education),那末後一種可稱之為“他學”了(這不過是根據相對之理而杜撰的名詞,不關緊要)。
然而以所有實際的經驗及前人之論究看起,都說自學教育更為重要。洛克氏(Locke)說:沒有誰於學問有所深到,或為科學名家,是僅由一位教師訓練教誘而成的。(Nobodyever went for in knowledge,or become eminent inany of the Sciences,by the discipline and restraintof a m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