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師班(4)(1 / 1)

後來我到了巴黎,在電影院裏麵看了很多電影,我當時覺得拍得最好的就是戈達爾,他的電影跟好萊塢的電影完全不一樣,他簡化了拍攝電影的步驟。他的方法就是一個男人,一台攝影機,一個女人,應該說這是一種很極端的電影拍攝方法。當時他有一部在意大利拍攝的電影,就隻有一個男人,一個女人,一部汽車,他通過女人讓人們探索世界。戈達爾是我最喜歡的導演。

讓-米歇爾·付東:你的電影有十分豐富的情感,你是用什麼方法來實現自己的內心和外界的連接的?

萊奧·卡拉克斯:我首先是嚐試去拍一些短片,但是那個時候我太靦腆了,我認為電影傳統的拍攝方式就是找到人,找到錢;如果沒有錢,沒有人,就拍不了電影。所以在找人和找錢的過程中,我逐漸地走出了自我封閉的狀態。自從我喜歡上了電影,我的腦海裏就浮現了很多我想拍攝的東西。在17歲的時候,我寫了一部長篇的劇本,名字叫《似曾相似》,這是我腦海裏的幻覺,是人們對於現在的一種記憶。寫完這個劇本,我就去找拍電影的錢,但是因為那個時候我是未成年人,所以大家都說你還沒有到18歲,不能給你錢,而且你之前沒有任何的經驗,你應該從短片開始,所以我開始拍攝短片。法國新浪潮給了我很多的靈感,我拍的短片得了一些獎,獲得了很多的收益。

讓-米歇爾·付東:你是首先開始了劇本的創作,然後又開始進行電影的拍攝,兩者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呢?你又如何解釋電影對你來說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

萊奧·卡拉克斯:我自己不是一個作家,我寫得並不多,我之所以寫是因為我要找別人來投資,我要去找錢。就像音樂一樣,我更願意成為一個音樂家而不是一個導演。同樣的,我也很喜歡文學,但是我知道我自己寫不了,我隻能做導演。

在開始拍一部電影之前,你首先要對這個項目進行描述,要寫一些東西。我的出發點必須是一個女人,我每一部電影拍攝的都是我當時的戀人。在拍攝電影之前我一直在找一個人,所以我開始拍攝電影總是源自一張女性的麵孔。很幸運的是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找到了一些我很喜歡的演員,比如說製片人、男演員都是我20歲的時候就碰到的,之後我們一直有很長時間的合作,我跟他們一起工作了10年之久,拍攝了我的一係列電影長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