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如果沒有陷於貧窮,也不必為生計而奔波,他就該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這就是當年的我。我發現了電影攝影機後麵的那個人,我把電影當做我的島嶼、我的國度。”--卡拉克斯
萊奧·卡拉克斯:我遇到電影是一個奇跡,但是同時也是一個失敗,因為我實際上沒拍多少電影,所以說這個奇跡和失敗是聯係在一起的。我是在16歲那年發現電影的,為什麼說是奇跡呢?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如果沒有陷於貧窮,也不必為生計而奔波,他就該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這就是當年的我。我發現了電影攝影機後麵的那個人,我把電影當做我的島嶼、我的國度。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奇跡就是他聽到一段音樂就知道這個原來就是他一生要做的事情,而且他也知道該怎麼樣去做,他的作品會讓大眾感興趣,而不僅僅是讓他的戀人感興趣。70年代的時候,我剛開始拍電影,那次,我是“偷”了一些錢,買了一個6毫米的攝影機拍了我的第一部電影。我是自學成才的,從來沒有上過電影學院,所以我當時就堅信電影是我的自由王國,我決心走下去。
讓-米歇爾·付東:你沒有上過電影學院,那是否接受過一些關於電影方麵的培訓?
萊奧·卡拉克斯:我童年生活在巴黎的郊區,在那裏我看了很多很多電影。我首先是看了大量的無聲電影,我非常喜歡無聲電影,因為我覺得無聲電影是非常有力量的藝術形式。在17歲的時候我就開始大量地看這種默片,雖然沒有對話,但是很有表現力,尤其是它們的畫麵非常有感染力。後來我很偶然地遇到一些人,他們比我年齡更大,也是電影界的,他們給我介紹了一些更加現代的電影,主要是戈達爾的電影。就這樣,我很快開始拍攝一些短片,以後又開始了長篇電影的拍攝。
讓-米歇爾·付東:你可以說一說那個時候戈達爾對你的影響嗎?他對你來說是不是一種壓力?這樣的壓力阻礙還是激發了你的創作靈感?
萊奧·卡拉克斯:大概是我13歲的時候,有一天早上三點,我起來看一場法國的電視台直播的拳擊比賽,看完比賽之後,我看了另外一部播放的電影,是一部兒童片,就是在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我第一次意識到電影是由人拍的,攝影機後麵站了一個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