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了電影攝影機後麵的那個人,我把電影當做我的島嶼,我的國度。”這些思想的碰撞帶給影迷的即有大師創作履曆的回顧,又有這些電影工作者麵對當下的製片環境和人類處境的思考。
中國電影的每一次進步都來自勇於承認自身的弱點,在努力返回世界電影大家庭的過程中步伐不停地追趕。如果中國電影想保持鮮活的創造力,從世界各地優秀的創作者身上學習他們的電影經驗是必不可少的。
上海電影節持續邀請電影大師跟本土觀眾進行深切的互動,這些大師的足跡會帶動我們前進的腳步。看這本書中有關大師班的章節好像又回到一場一場思想撞擊的論壇現場。有了這本書,我們有了365天不落幕的電影節,也有了365天不落幕的大師班。
賈樟柯
做自己的電影
導演是電影的靈魂,是創造力的代言人。萊奧·卡拉克斯作為一位特立獨行的導演,曾經以離經叛道的敘事、風格強烈的影像震撼過許多人。如果攝影機是作者電影導演手中的筆,那麼對於卡拉克斯則是生命的圖騰。他喜歡待在攝影機後的感覺,浸淫於攝影機帶給他的生命宣泄。為此,他“宣泄”掉製片公司的巨額投資。那麼在現行電影工業狀況下,導演如何完整地保持創作才情?好導演是否要與公眾分享並透支自己的天才與情感?好導演如何區別電影真實與現實真實?好導演又如何應對製片與演員?的本場論壇中,天才導演卡拉克斯與年輕電影人分享了他的藝術經驗與電影生命體驗。
嘉賓簡介
讓-米歇爾·付東,記者、影評人、作家、教授
萊奧·卡拉克斯(L osCarax),法國導演
讓-米歇爾·付東:感謝大家的光臨,今天我們來對話法國導演萊奧·卡拉克斯先生,聽他講述作為一個電影人的經曆和體驗。卡拉克斯導演出生於1960年,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1984年他給我們帶來了他的第一部長篇作品:《男孩遇見女孩》(BoyMeetsGirl,1984),之後又拍了很多其他的電影,使他在電影界的地位日益穩固。二十五年過去了,今天我們和他一起回顧他的曆程,一起來聽聽他有一些什麼樣的感受,又將怎樣評論自己的電影曆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