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電影質量出問題我覺得是更大的災難,因為會直接作用在人的精神方麵,我們都是看電影長大的,電影是不留神進入潛意識裏麵的東西,會左右他怎麼麵對親人、麵對社會,這個是需要考慮的。有吆喝買賣的人,但是大部分人不是買賣人,就千萬不要用這樣的想法去想事,因為將來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觀眾提問:史蒂芬,你認為亞洲電影行業還有整個國際電影行業會有怎樣的發展?丹尼,你在泰國待了一段時間,你知道有哪些問題,在泰國拍電影有什麼好的事情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丹尼·博伊爾:我在泰國過得很好,那裏的人也很好,我很樂於跟那裏的人一起工作,我們的故事就是講在那裏的西方人忽視了泰國。泰國有一個很好的海灘很好的社區,我們西方人忽視了這一點,我們的電影也忽視了這一點,這是很諷刺的。
史蒂芬·戴德利:對亞洲電影了解不多,無法評論,但是有一點我們也有一個優勢,就是大家不僅想看美國電影,人們也想看自己國家的電影,可以從電影當中看到各種各樣的故事,這是一個機會,在全球都是如此。
丹尼·博伊爾:當我開始拍電影的時候有人就清楚地告訴我60%的票房是北美的,40%是其他國家。現在局勢轉變了,而且這個趨勢會持續,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因為好萊塢雖然非常強大,但它是商業的,說到底是由錢決定的。它遵守商業的規律,這是它的第一規則,所以不可避免的越來越多的電影會由好萊塢製作。從全球電影來說也有一個問題就是語言,現在我們所能做的隻能是配音或者字幕,而觀眾不太接受這一點,我認為技術上應該有所突破,這樣會是一個極大的發明。
觀眾提問:從創作角度而言,做簡單有價值的故事在節奏上麵應該怎麼把握?
史蒂芬·戴德利:電影的節奏是基於故事節奏的,電影本身隻是一個媒介,講了一個故事。故事是起決定作用的,而電影隻不過是一個對話的工具,所以都取決於這個故事有什麼樣的結構。就像在戲劇行業就是要把故事講給別人聽,在電影拍攝的過程當中要關注故事,不要過於關注細節,不要過分關注像語言這樣的細節。我們要知道什麼是重要的,我認為重要的就是故事,故事決定我們的節奏以及所有的電影工作,我認為傳遞故事的媒介沒有故事本身重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