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中國人則怎樣(2)(1 / 2)

今日國內論壇上,第一熱鬧事,即封建製度尚存在於中國社會否的聚訟;一麵令我們覺得此討論追究的不可少;一麵又令我們覺得此討論追究的好笑。中國社會到底是什麼社會?這是非弄清楚不可的,在這工作中,從經濟的社會史眼光以為觀察研究必不可少;而且是基本的,必須先作。那封建製度尚存在否,便成了當前不可避的問題。為什麼又好笑呢?當為此研究時,實先有中國社會之曆史的發展和西洋走一條路線的一大假定;——因現在這經濟的社會史眼光是由西洋社會養成而鍛煉的。然而這一大假定不免是好笑的笑談!大約亦必須本此假定而研究下去,然後自見其好笑,乃能取消此假定。然在聰明點的人,知於大關目處注意,則亦何待如此;隻消從大體上一看,便明白二者不可相擬。偏有人執著地說:隻要是一個人體,他的發展無論紅黃黑白,大抵相同。由人所組織成的社會亦正是一樣。中國人有一句口頭禪,說是“我們的國情不同”。這種民族的偏見差不多各個民族都有。然而中國人不是神,不是猴子,中國人所組成的社會不應該有什麼不同。

“中國人所組成的社會不應該有什麼不同”!好了!中國社會方在未進狀態,不敢與西洋現代社會比;比中世吧。請你看中國像歐洲中世那樣的宗教製度、教會組織在哪裏?歐洲那時可說是完全在宗教下組成的一社會;中國曆史上曾有這樣的社會嗎?歐洲那時幾乎除了“教禍”“宗教戰爭”就沒有曆史;然而像這樣的記載似不容易在中國曆史上找出一二頁!這類最容易觸起人注意的大關目,都看不見,他尚何說。

然我欲大家注意者,尚不在組織製度之間。有眼光的人早應當詫訝;中國人何竟不需要宗教?——從曆史上就不需要?!——從其二千多年前曆史上就不需要?!中國社會之“幾乎沒有宗教的人生”,是比無論什麼問題都值得詫怪疑問的。羅素論中國曆史相傳的文化,最重大之特殊點有三:一是文字以符號構成,不用字母拚音;二是以孔子之倫理為標準而無宗教;三是治國者為由考試而起之士人,非世襲之貴族;實則其餘二者遠不如“無宗教”之可異。自西洋文化之東來,欲以西洋政治代替過中國政治,以西洋經濟代替中國經濟,以西洋文學代替中國文學,……種種運動都曾盛起而未有已;獨少欲以西洋宗教代替過中國無宗教的盛大運動。此因中國有智慧的人無此興味;且以在西洋亦已過時之故。然由此不發生比較討論,而中國無宗教之可異,乃不為人所騰說,則是一件可惜的事。

人類生活難道定須宗教麼?宗教又是什麼?照我的解釋,所謂宗教者都是從超絕人類知識處立他的根據,而以人類情誌上之安慰勖勉為事者。人生極不易得安穩;安之之道乃每於超絕知識處求得之;為是作用者便是宗教。人類對他果需切至何程度,隻能於其作用發生後見之。我們知道人類文化上之有宗教,是各洲土各種族普遍存在的重大事實。文化每以宗教開端;文化每依宗教為中心,非有較高文化,不能形成一大民族;而其文化之統一,民族生命之久遠,每都靠一個大宗教在維持。從過去曆史上看是如此。這就盡足客觀地取證其有自然的必要。我們又知道,宗教在人類文化上見衰勢,乃由近人事有下列四點變動而來:一、富於理智批評的精神,於不合理性者難容認;二、科學發達,知識取玄想迷信而代之;三、人類征服自然的威力增進,意態轉強;四、生活競爭激烈,疲於對外,一切混過。然而曆史上的中國人固不具此條件。於是我們不能不問:二三千年前曆史上的中國人果何以獨異於他族而得逃於此“自然的必要”?果何所依恃而能使宗教不光顧到中國來?此詎非怪事?誰能說中國人沒有迷信,然而中國人沒有一大迷信——整個係統的宗教信仰。誰能說中國人沒有宗教行為;然而中國人沒有一大規模的宗教行為——國家製度團體組織的宗教活動。似此零星散見的迷信,無大活動力的宗教行為,實不足以當偌大民族統一文化中心之任。(亦顯然地不在此,而別有在。)以若大民族,若大地域,各方風土人情之異,語音之多隔,交通之不便所以維持樹立其文化的統一者,其必有為彼一民族社會所共信共喻共涵育生息之一精神中心在;唯以此中心,而後文化推廣得出,民族生命擴延得久,異族迭入而先後同化不為礙。然此中心在那樣古代社會,照例必然是一個大宗教無疑的。卻不謂二千年前中國人之所為乃竟不然——他並沒有這樣一個大宗教;詎非怪事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