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中國人則怎樣(1)(1 / 2)

中國人則怎樣?中國人與西洋人是大不同的!而有些人則以為中國人隻是不及西洋人,不認為是“不同”。卻是誰不知道這“不及”呢?但我則以為是因其“不同”,而後“不及”的;——如果讓我更確切地說,則正因其“過”,而後“不及”的。

誰不知道這不及呢?以燭光和電燈比較,以騾車帆船和飛機火輪比較,一則未進,一則進步很遠,還用說麼?不獨物質生活如此;社會方麵,學術方麵,精神方麵,我早都比較過是不及的了。然而請不要這樣簡單罷!自世界有學問的人看去,中國之為不可解的迷也久矣!“亞洲的生產”“東洋的社會”不是在馬克思亦不得不以例外而看待麼?馬克思不是隻可以亞洲的政治曆史來證經濟的停頓,而不能解明其經濟所以停頓的原因麼?“中國社會到底是什麼社會”?“封建製度還存在不存在”?不是絞盡了中外大小“馬學家”的腦汁,亦沒有定論麼?奧本海末爾(Oppenheimer)作《國家論》,將世界上曆史上一切國家都估定而說明得;卻不是獨指中國國家的特別例外麼?我是見聞極陋的人,而我偶然翻書所遇著這以中國曆史中國社會為古怪神秘難解之謎的言論,在東西學者簡直不可勝舉;我亦沒留心記數,更不須多數說以自壯。凡不肯粗心浮氣以自蔽自昧的人,自己盡可留心去看好了。

我隻指出兩大古怪點,請你注意,不要昧心欺人,隨便解釋,或裝作看不見:一是那曆久不變的社會,停滯不進的文化;一是那幾乎沒有宗教的人生。這兩大問題,如果你要加解釋,請你莫忙開口,先多取前人議論來研究看!如你又要說話,我仍請你莫開口,再沉想沉想看!你真要說話了,我何敢攔;然而我希望寬待一時!這是於你有益的!

這中國社會的曆久不變,文化的停滯不進,原為談社會史者談文化者所公認,更無須申言以明之;然仍不妨說兩句。我們說中國不及西洋,然中國的開化固遠在近世的西洋人以前。當近世的西洋人在森林中度其野蠻生活之時,中國已有高明的學術美盛的文化開出來千餘年了。四千年前,中國已有文化;其與並時而開放過文化之花的民族,無不零落消亡;隻有他一條老命生活到今日,文化未曾中斷,民族未曾滅亡,他在這三四千年中,不但活著而已!中間且不斷有文化的盛彩。曆史上隻見他一次再次同化了外族,而沒有誰從文化上能征服他的事。我們隨手摘取一本《世界社會史》上的話:

中國的文明,好像一個平靜的大湖,停滯不動。這樣的文明,自然不難吸收同化那經由土耳其斯坦而間接輸入的印度文化的精髓——佛教。

當古代西洋文明沒落以後,於中世紀的黑暗時代,曆史的本流處於幹涸狀態的期間,中國文明的大湖反而現出了最汪洋的全盛時代。那在第四世紀北方侵入來的所謂五胡蠻族,不久也被這湖水所吞沒而同化了。這些蠻族,在北方建立了十六個幾乎完全與中國文明相融合的國家,在晉朝滅亡後,約有一世紀半南北朝時代的戰亂之間,與南方諸國相競爭相混合。到了第六世紀末葉,中國又漸漸統一於隋朝了。

其後三百餘年間隋唐兩朝的治世,使中國成為當時的世界中最安定的文明國,達到繁榮的絕頂。那破壞於秦而複興於漢的儒學,在這期間大為發達,產出絢爛流麗的詩文;又發明木版印刷術,因之唐朝的宮廷有了藏著幾萬冊典籍的圖書館。那佛教,也因為與印度直接交通,輸入名僧經書,以致迅速地普及起來;各流各門的鍾樓伽藍,聳立於一切深山冷穀之內;幽雅莊嚴的佛書,佛像,把當時美術的顯著的進步流傳於今日。然而就社會全體來說,並沒有產生什麼本質的進步,和根本的變化。他們的經濟生活,依舊一點沒有脫離古代以來的舊套,在土壤肥沃的大平原裏保守著那祖先傳來的農業生產力所生的社會製度;中國人便安然的在這種靜穩和幸福的範圍內過活。商業與貨幣,雖然已經有了相當的發展,但決沒有像古代希臘那樣在社會內獲得重要的地位。市場上物物交換,還流行得很廣。這裏並沒有農奴製度,連兵農的封建的階級差別,也不甚明確。萬物寬裕而且悠長的這個巨大的社會,卻妨礙了那奔放不羈的冒險的活躍和獨創的發展。在唐朝末年,雖有了與阿拉伯的海上貿易者通商,與沙拉星文明接觸,及基督教的輸入等曆史事件,也不能成為什麼動因和刺戟,連以前北方蠻族侵入在這沉滯的人類大湖裏所掀起的那樣表麵的波紋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