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昨天所談“中國文化中的民主問題”,其中一層一層多有待於解說。今天即進行此工作,題目雖換,其實仍是賡續前文。
有人看了我說“中國文化自古富於民主精神,但政治上則不足”的話,一定發生許多疑問。例如:
一、民主這一名詞在中國文化中的發見沿用,好像是近幾十年受西洋潮流影響而來。如何可以說中國自古便富於民主精神呢?
二、民主即在西洋亦是所謂近代潮流,其製度之出現,在推翻封建製度之後。如何可以說中國有之自古?
三、政治是生活中之一方麵,亦就是文化中一方麵。生活是整個的,文化亦有其整個性。假如政治上不民主,而說文化中富於民主精神,不是有些說不通嗎?
如此之類,一定很多,一定笑我是專門作“中外古今”八股的。莫忙,莫忙,且容我道來。
如果承認前天我解釋民主的話不錯,我就根據這再來說。先說政治。雖然中國在政治上民主不足,其實自古以來亦就了不起;例如古語中: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視其民如草芥,則民視其君如寇仇。”“撫我則後,虐我則仇。”試問這於民主精神的前四點(承認旁人,平等,講理,尊重多數)為何等之發揮高揚?簡直可以嚇倒人!然而卻是中國古典中論政治的話,並且這類話盡多。到明末黃黎洲先生著《明夷待訪錄》,更暢發其義,明徹非常,為清末民主革命運動者所愛誦。然而黎洲先生卻是純粹儒家,一秉孔孟之傳(著《明儒學案》),沒受其他外來影響。誰能否認中國自古便富於民主精神呢?
我並且告訴你:中國早講民主,沒曾受外來影響;倒是西洋近代的民主潮流確曾受了中國影響!我的西文不行,更未出洋留學,不能直接考證西籍,多所闡論。廣西大學史學教授閻宗臨先生,留歐十餘年,曾為我證說甚多。他有一篇論文發表,可惜不在我手邊。其中特就法國福祿特爾(Voltaire)孟德斯鳩兩人,堪稱近世啟蒙運動民主潮流之原動力者的思想來源,指出完全是受自中國。又聞廣東中山大學史學教授朱謙之先生,有一本著作,專證述西洋近代思想學術如何如何受中國影響。朱君亦我熟人,惜多年未見,不聞其詳。我雖知識甚陋,然而正不乏有博學之人可以指出此史實來。
既稱政治上民主不足的中國人,而其政治上民主思想乃竟如此前進徹底;豈不可怪?中國人的政治生活,一直到今天還不得民主,而其民主主義乃早在數千年前;豈不可怪?怪哉!怪哉!好些見聞不廣思路不深的朋友,要呼出了。
我請你不要忘記我的話。我不曾說過了嗎——民主精神中國有之自古——這是一點。中國人意境高,理解高。民主精神有在他的意識上,與西洋人建築在行動習慣上者不同——這又是一點。中國文化原是一古代文化,其精華都在古,而不在今,與西洋文化總是花樣翻新,後來居上者不同。你一定要信曆史車輪愈進愈前,不許他古勝於今,是不行的。又中國人是心理的民族,而西洋人則是身體的民族——這是我杜撰的名言,你不要笑。習慣是身體與環境之間的產物,而心理有時能超越環境。你決定要信唯物史觀,政治倫理是上層建築,意識是被決定的,種種。那亦行不通。你須要打破成見,徹底考察中外事實。
我前說,中國文化自古富於民主精神,而政治上則不足。其不足之故,除了上麵所談中國人能說不能行(此亦有故,後詳)一點外,主要還是為了缺乏政治。這一點是中國曆史上政治不夠民主,乃至今天民主政治不得成功實現的有力原因——這就快討論到本題。
何謂缺乏政治?就是缺乏國家生活(前天說過);何謂國家生活?國家生活,是人類生活中最強大的團體生活。中國人的社會生活,最缺乏團體組織,尤其是強大的團體;特別在國家生活上是消極的(昨天說過)。這一缺欠,這一消極,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征。
要證明中國之缺乏政治,可用曆史上兩三個有名故事來說。一個是西漢時曹參為相,飲酒不治事。惠帝著急,使他的兒子從旁問他。他打他兒子一頓,說你懂甚麼!惠帝自己對他說,是我要他問的。參頓首謝,說你(惠帝)不如高祖,我不如蕭何;我們都照舊規,何必多事呢?一個是汲黯為東海太守,好清靜,又多病,臥閣內不出,而東海大治。後拜淮陽太守,皇帝就說,請你臥而治之。一個是宋時李沆為相,凡上書陳利害者,投之甕中,未嚐啟視,滿則焚之。天下大治,時稱聖相。我想這種“睡覺政治”,怕是西洋人沒法了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