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對《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之我見[1](1 / 2)

諸位先生,主席指定我說話,就講一點我的意思吧。十位教授發表了這篇《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宣言》,那時我正在廣西,未能見到。到了廣州,朋友們才告訴我這個消息。當時我在中山大學講演,也曾稍為說到。今天要說的也許和在廣州的話不完全相同。

現在我詳細的看過這篇宣言之後,我想第一先應當來確定“文化”這名詞所指的範圍如何。宣言上有段說“中國在文化的領域中是消失了,中國政治的形態、社會的組織和思想的內容與形式,已經失去它的特征。由這沒有特征的政治、社會和思想所化育的人民,也漸漸的不能算得中國人。所以我們肯定的說:從文化的領域去展望,現代世界裏麵,固然已經沒有了中國,中國的領土裏麵也幾乎已經沒有了中國人……”意思是文化包含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又說“要使中國能在文化的領域中抬頭,要使中國的政治社會和思想都具有中國的特征,必須從事於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這是把人類社會生活的各方麵都包在文化裏;所指的範圍是很寬廣的。但後麵有一段說:“這時的當前問題在建設國家。政治經濟等方麵的建設既已開始,文化建設工作亦當著手,而且更為迫切。”這話的意思又把政治、經濟和文化分開了,所指的範圍是窄狹的。那麼同一個宣言裏有兩種不同的解釋,究竟是從哪一個呢?個人的意見,所謂中國文化建設,願在廣義上說,包含著人類生活的一切。第二,宣言雖一再聲明中國文化有其特征;不要昧了自己的認識。但其特征為何,則未曾說到。這總覺得有點缺憾!總之,我們要承認這篇宣言的價值。近百年來,世界交通,中西文化相接觸,很明顯的我們的文化是失敗了!我們隻見到我們自己在嚴重的不斷的變化,而見不到影響到外人的是什麼?我們的文化過去失敗了,現在既已覺悟!無疑的要建設起自己的來。至於文化可以建設與否的問題,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們去建設一個新的社會,內裏包括新的政治構造,新的經濟構造,便是新的中國文化。蘇俄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現在無論是中國或世界的問題,已經到了問題的深處,可以說過去的文化來到現在都需要改造。問題既已到了這地步,實在不容我們不去建設新的文化了。所以我們對某種文化建設都表同情,同時[對]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也是讚成的。

文化不妨說是建設。但新文化之建設一定逃不開它曆史的背景。所以從現在說是建設,說到將來,亦無妨說是生長。文化建設既離不開它的曆史背景,中國文化的建設,當然以中國曆史作背景的,自然地是中國本位的文化建設,我看是無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