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中國文化問題(2)(1 / 2)

四、判定中國文化是人類文化的早熟。——具見《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等書。五、以“倫理本位,職業分立”來說明中國社會構造之特殊。——具見《鄉村建設理論》一書(見全集卷二。——編者注)。但這些實在不夠的很。亡友盧瀚擬著《家族論》一書以闡明中國社會史,頗有價值,惜書未成而身故。我將來能不能替他完成這書,今不敢言。尚盼多有人盡力於此問題的研究,以期此問題有宣白之一日。

後一個問題在學術上是一個更艱深的問題,在認識中國文化上亦是一個更根本的問題。何以說這個問題艱深呢?因現在學術界上似乎對任何一事一物的研究,都比對“人”的研究有頭緒有成績。換句話說,人類今日的知識的確是豐富了。獨於自知則不足。以“人”為對象而致其研究的就是心理學;心理學在今日學術中似最幼稚。旁的學術差不多都上了軌道,繼續前人的研究,天天在進步中。心理學則前人的研究、每被後人揚棄,不見繼續進步之象。而且同時各立門戶,派別甚多。甚至此項學問到底應當研究什麼(是意識、是行為、或其他)?此項學問到底如何研究法(即方法問題)?尚在莫衷一是。因此除了從生物的研究和從生理的研究得到一些關於“人”的知識外,人類對他自己所知甚少。可見這是一個很深的問題。

何以說這在認識中國文化上是一更根本的問題呢?因為照我所見,中國文化的特征在人類理性開發的早(說見後);而理性則是人類的特征(人類之所以為人類者)。中國古人對於人類文化最大貢獻即在認識了人類之所以為人,得以有這種根於人類理性而發育成的文化(惜其發育有所限而不完全)。不過中國古人雖對於人類有甚深的了解,但他缺乏科學哲學的憑藉,卻莫能說明。必待今天的學術界(或今後的學術界)使此問題大白於世,然後大家方能從根底上認識中國文化。

我從前對於人類心理認識不足,隻見得意識是人類生命的工具,不是人類行為的源泉,實為無足重要的一麵;重要的在其相反的一麵,即無意識不自覺的一麵。同時看見克魯泡特金說互助是動物以至人類的本能;英國羅素提出了衝動,美國麥獨孤提出了本能,奧國弗洛德提出了潛意識,諸於此類,好多人正在發揮的意思,與我所見適相投合。於是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一書雜取諸家之說以為依據,來說明儒家的倫理思想。而不曉得他們多半是與儒家不相容的;他們彼此間也有許多衝突的。總而言之,我對於人類心理認識不足,而儒家卻有其心理學,所有孔孟說的許多話,都是或隱或顯地指著那個而說,或遠或近地根據著那個而說,我當時皆未能發現。民國十一年以後,漸漸悔悟,直到十五年新見解始略略成熟,準備寫一本《人心與人生》問世。然遷延至今,僅有腹稿和筆記綱領,未曾屬文。我竊自信此書若成,對於這一大問題,是可以有所宣白的。在我這一生,一定要完成這工作。同時仍盼望多有人對此作研究工夫,使這艱深且根本的問題,得以更加宣白。

四.中國文化的特征

中國文化的特征是什麼?照我所見,其特征是在人類理性開發的早。何謂理性?通常我們用理性這一詞和用理智這一詞是無甚分別的;但我在這裏則有意將它分開;理智在人類心理上屬於知的一麵;而理性則屬於情的一麵。近代西洋人發達了理智,而中國人早早發達了理性。

從前的中國[人][1]常愛說“讀書明理”一句話。當然在西洋亦有許多書,裏麵所講亦有許多理,但是彼此所謂理,卻是兩回事。中國人讀書明理之“理”是人世間許多情理;如父慈子孝公平信實等類。而西洋書裏麵所講多是數理論理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之理,我們渾稱之曰物理。情理存於主觀,而物理則屬於客觀。人類所以能明白許多情理,由於理性;人類所以能明白許多物理,由於理智。

我常說:“人類之所以可貴,就在他具一副太容易錯誤的才能”,因為動物幾乎不會錯誤了,且亦不負錯誤責任。人類之錯誤,亦分有兩種:一種是知識方麵的錯誤,一種是行為方麵的錯誤。人類為了第一種錯誤而發生的紛爭及慘禍,遠不如為了第二種錯誤之嚴重。譬如今天世界大戰,追源禍始,其遠原蓋在西洋人理智方麵好奇心發達,使物理上成就極多,而理性方麵向上心少所開發(這是先為宗教所蔽,後為功利主義所誤),以致情理上涵養不足;盡你第一種錯誤少,無奈第二種錯誤多,就不能不陷於人類自己毀滅之中了。對照言之,中國人的好奇心不如西洋,而向上心多所開發,對於第二種錯誤,時時互以責於人,有時亦內以訟諸己;對於情理的涵養較切,“從之則坦然泰然,怡然自得而殊不見其所得;違之則歉恨不安,仿佛若有所失而殊不見其所失”(引用舊文)。其所偏勝與不足既別為一麵,其所食之果,當然亦在另一麵。吾人都已知道,不必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