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結果就使整個製造業看上去門類齊全、應有盡有,但實際上敲鑼賣糖各幹一行,行業之間沒有聯係,使用材料、工具、機械設備的用戶不知道應該把意見和要求反映給供貨方,而供貨方也沒有任何改進現有產品質量、開發新產品的動力,因為他們是各管一段的鐵路警察,沒有義務去注意那些事情的。▃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筆者在3年之前就提過中國模具行業所廣泛使用的40鉻鋼材在機械加工前後居然還要進行調質的怪事,指出了在可見的將來看不見改進的可能性,結果3年過去了真的沒有任何改進,國內在對40鉻進行機械加工的前後還要調質,既浪費寶貴的時間又損失加工精度。
為什麼會這樣?理由很簡單:鋼鐵等材料工業沒有為模具工業提供方便使用的材料的動力,如果嫌調質過程浪費時間、損失精度的話,隻管去用進口鋼材好了,這種劣質鋼材反正能銷售出去。
可是如果提供鋼材的企業和使用鋼材的企業同屬一個企業集團呢?那麼本著“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基本原則,隻要對鋼材稍加處理即可做到皆大歡喜的事,何樂而不為呢?同理,通用加工機床以及普通刀具的製造技術並不是什麼十分困難的事情,但在中國長期處於無人關心的地位。
如果能以某個基本行業作為骨幹,這個行業可能是汽車,也可能是造船,吸收其他地區的其他行業的企業形成強有力的企業集團,比如材料、機械、設備等,最後形成一個能夠進行閉環加工的係統,除了最初的礦產原料和最終的產品之外,這個係統和外界不發生任何交換活動。這樣下來,這個係統所生產的最終產品的所有發生的增值全部歸係統所有,就像現在日本和韓國的製造業那樣。
實際上,閉環製造還不僅僅是一個經濟效益的問題,能夠進行閉環製造的地方才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製造機械設備的優勢,設計出最優秀的產品。有句諷刺想當然的古話叫“閉門造車”,閉門造車在現代製造業是行不通的,設計人員不懂得現場、不了解製造過程是設計不出來好東西的。
更深化一步的要求就是:設計人員不僅要了解製造工程,而且要熟悉製造工程。因為設計人員的設計思想能否取得成功,關鍵就在於這個產品能否在設計人員的想象中生產出來,這樣,設計人員的想象和現實生產現場的距離就決定了這種產品能否順利投產以及其先進性如何了。
豐田、本田的日本設計人員能夠對設計出來的產品進行評價,在評價點不高的情況下能夠給出原因的判斷。而筆者也親眼看過某國營汽車大廠的設計人員和管理人員在外包注塑廠麵對著由於四季氣溫變化而造成成型品尺寸不一、無法裝配的問題時麵麵相覷、呆若木雞的樣子,這就是中國企業隨處可見的“閉門造車”的現象,設計人員不了解生產流程,在設計時就沒有想到生產現場的環境溫度變化問題而采取對策。
而在實現閉環生產的條件下,給設計人員所留的空間更加寬廣,設計人員不但可以充分利用現有設備和工藝來達成自己的設計目的,還可以向設備製造廠家提出要求來滿足自己對於加工工程和工藝的特殊需要。當然,也可以向外國廠家提出這種要求,在很多情況下也能得到滿足,但從交流的效率上來考慮,人們會更加傾向於本國的廠家,這就是凡能實現閉環生產的國家其產品設計水平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