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的理由。

第79章 僅僅是“世界的工場”

一般人都會懷疑,在中國國企連一個簡單的產品都做不好的時候,去討論建立跨地區、跨行業的國企集團是不是太不現實。

其實,現在這些無能而又無賴的中國國企存在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是一群不受管轄的特殊經濟群體。誠然,國企的高層人事變動受到各級黨委組織部控製,但國企的受控就僅僅到此,其規劃、預算和決算,高管以上人員的工資根本不受任何部門管轄。中央各部委看起來對國企有生殺之權,確實在相當多方麵不但是中央各部委,就是一個地方的小單位也能把堂堂央企困擾得寸步難行,但是真正能夠負責任對其管理的部門或單位是沒有的。也就是說,國企領導人除了需要擔心他自己的椅子之外,實際上擁有無限不受管轄的權力。換句話說,國企在要做正事的時候可能出現數不清的婆婆,但是在要做壞事的時候則沒有人去約束。

這樣,國企的領軍人物由於其特殊的地位所想的隻是如何把官做大做穩。他們隻能反映權力的意誌而不會反映經濟的要求。60年來,這些國企,尤其是央企沒有拿出過一樣像樣的東西就是他們缺乏想象力和上進心的鐵證。但離開中國製造業國企,尤其是巨大的製造業央企真正進化成現代化的製造業這個條件是無法談論中國製造業的。在沒有形成一個能夠進行閉環生產的大企業集團之前,中國就僅僅是一個“世界的工場”,世界加工業的中心,而不存在真正的製造業。

大企業應該是國家經濟的依靠,國家依靠大企業繳納的稅金來維持預算開支,靠大企業的對外訂貨來維持中小企業的生存從而維持社會就業率、維持社會穩定。但是中國的國企不同,國企之間形成了一個自我的交換閉環,對維持社會就業率沒有做什麼貢獻。社會就業率是靠廣大中小企業為外國企業或者外國代工企業代工來維持的。

中國126個央企中,名列世界500強的著實不少。但仔細看看又很使人泄氣,入圍的絕大多數是銀行、電力、石油、鐵路、保險、基本建設等國家權力公司。

入圍500強的倒有三家製造業企業:一汽、二汽和上汽。其實這三家汽車公司能夠入圍世界500強才真正說明了中國國企的無賴性。汽車是標誌著一個國家工業生產水平的核心行業,現代製造業像汽車那樣能大規模帶動其他產業的幾乎沒有,一輛汽車3萬個左右的零部件,鋼鐵、玻璃、橡膠、塑料等材料工業和加工這些材料的加工工業以及交通運輸等產業全能上來。

汽車業是這樣的重要,而中國又有三個汽車公司入圍世界500強,雖然排在豐田、尼桑、本田、福特、通用的後麵,但和現代也相差不遠,重更要的是這三家公司還都排在日本馬自達的前麵,這是不是能說明中國汽車工業起碼和韓國也差不了很多,和日本的距離也能看得見了?

看看中國汽車界曆史最悠久的一汽吧。雖然蘇聯人在1953年就已經教會了一汽人造汽車,可是一汽在造了五十幾年汽車之後,他們的網站上提供的車型居然是:奧迪A6、A4,邁騰,速騰,新寶來,開迪,高爾夫,捷達,皇冠,銳誌,卡羅拉,花冠,威馳,威姿,RAV4,普拉多,普銳斯,蘭德酷路澤,特銳,馬自達6。

汽車界的富士康,一個隻會代工的家夥而已。

其他的兩家——東風和上汽也都差不多,他們的展銷廳就是一個八國聯軍司令部。代工也能代出世界500強,如果問一句他們可以代到什麼時候?回答可能是無限期。從那些公司網頁上那些肉麻的自吹自擂就知道這個“無限期”絕非誇張,他們沒有覺得對於他們這些躋身於世界500強的大企業來說,搞代工是很丟人的,一個已經墮落到無恥境地的企業,還能指望他們有多大進步呢?

和韓國的汽車同行相比,中國汽車業的人士應該集體去自殺。

第80章 中國站在起跑線上

老電影《鐵道遊擊隊》中有一個很難忘的鏡頭:一群穿著破衣爛衫、拿著長短不一的武器的遊擊隊員們坐在湖邊的高坡上,一邊彈著土琵琶,一邊開心地唱著:“西邊的太陽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來到……”

那場抗日戰爭在六十幾年前就已經結束了,日本人在過去的流血戰爭中失敗了。但是日本民族在戰爭失敗以後又從經濟建設上站了起來,創造了堪比明治維新的經濟奇跡,在三十幾年的時間裏,把一個戰爭廢墟建設成了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一時甚至在向第一的位置緊逼,人們確實在那段時間裏很認真地相信,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國很可能隻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