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對於“產業升級”的呼聲很高,特別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對外出口發生困難的時候,把目光放到改善產業結構,提高產品檔次上是很正常的,但是要實現這種希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中國雖然號稱有一個門類齊全的工業體係,但是並不能為整個製造業提供一個閉環的流通環境。中國有不少東西自己還無法製造隻能依靠進口,從高精度加工機床、高規格工具鋼直到在要求嚴格的場合使用的螺栓、彈簧和防水橡膠墊圈等。
韓國在這十來年裏起碼遭遇過兩次大的經濟危機,但是韓國同時所表現出來的抗打擊力也確實令人驚歎。比如韓元在2008年幾乎一下子貶值了一半,但同時韓國方麵對日提出來的報價卻是原來的一半,筆者問韓國方麵這個報價是怎麼回事,對方的回答是“我們按韓元折算成日元的,所以這個價格很正常啊”,因為韓國所使用的原材料和零配件全是韓國自己的,所以韓元的兌換率就能這麼簡單地反映在報價上。而中國企業的不少原材料和零配件隻能采用進口貨,所以人民幣彙率的變化無法那麼簡單地反映到報價上去。\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第77章 要當“世界的公司”而不是“世界的工廠”
代工企業不管其規模大小,在製造業產業鏈中所處的位置實際上是一樣的:通過在經營上“再絞一把幹毛巾”的努力,利用大批量的生產來維持企業的生存。企業在利益分配中的位置決定了企業為社會能做出什麼貢獻,有自己品牌產品的企業,能夠通過產品開發、擴大市場來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從而產生產值,這些產值的大部分通過向為其代工和提供配套企業訂貨的方式轉換為他們的產值從而帶動整個產業鏈條。而代工企業隻能靠提供代工的企業的產值中的分配份額過日子,自己沒有主動權。
製造業隻有從“加工業”的死胡同裏走出來才有活路,不能再繼續做“工場”,而要做公司,什麼時候成為了能夠自主經營、自主規劃的“公司”,什麼時候才能取得最大的利潤,那也是真正的利潤。
因為除了在非洲等第三國家出售的中國製造的產品之外,在發達國家出售的中國產品基本上都是其他國家的品牌,中國隻是代工,賺點工資錢而已。就是在非洲市場上出售的那些低檔產品,由於中國沒有強有力的商社,沒有強有力的策劃團體,所掙到的錢也非常有限。
剛結束的南非世界杯上,給人印象最深的可能都不是首次奪冠的西班牙,而是那支吹得震天動地的長塑料管——“嗚嗚祖拉”。人們很自然地相信那是中國製造的,否則不可能滿場都是,而後來的報道也證實了95%的嗚嗚祖拉是中國製造的。
嗚嗚祖拉幾乎是最典型的能夠說明“Made in China”的實質的東西。據說,南非世界杯賽場上遭遇搶購、售價高達60南非蘭特(54元人民幣)的嗚嗚祖拉在中國的離岸價隻要0.3美元。《經濟參考報》的報道說,生產一隻嗚嗚祖拉,工人掙一毛錢,老板賺一毛錢。
首先是整個中國在嗚嗚祖拉從製造到銷售的整個經濟過程中拿到的太少,不到最終售價的5%;第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