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操竹節(2 / 3)

而範仲淹卻並不這樣,他屢次上書,直諫最高統治者。仁宗時,章獻太後(劉娥)垂簾聽政,掌握最高權力。範仲淹當時隻是個小小的秘閣校理,負責在皇家圖書館抄抄寫寫的活兒,居然敢上書讓太後還政。好在他遇上的不是嗜殺的武則天,不然我們可就看不到《嶽陽樓記》了。

有時這樣想一想,不禁汗透脊背。如果範仲淹此時就被誅殺,我們今天能否知道還有一個叫範仲淹的人物都很難說。也許史書上隻有這樣寥寥幾字:“天聖七年,秘閣校理範仲淹上表忤章獻太後,下獄死。”

盡管如此,他還是被貶出京,“上山下鄉”去了。在地方沉寂了三年,太後死了。仁宗把他召回京城,然而不到一年,範仲淹卻又挺身而出,力諫仁宗,阻止他廢後。皇帝惱了,再次將他貶走。又隔了一段時間,皇帝重新起用他,然而,範仲淹秉性不改,又上《百官圖》,揭露官員之間的關係網,並指責宰相結黨營私。這不啻捅了官場的“馬蜂窩”,宰相的大批黨羽瘋狂反噬,誣蔑範仲淹離間君臣,於是範仲淹再度被貶出京城。

據說,範仲淹第一次被貶出京,朋友們安慰他說“範君此行,極為光耀”;第二次被貶,朋友又說“範君此行,愈為光耀”;第三次則說“範君此行,尤為光耀”!範仲淹聽了苦笑道:“仲淹前後三光矣。”這就是範仲淹“三黜三光”的故事。所以也有人稱範仲淹為“三光大臣”,不過這個名字不好聽,不清楚的人,還以為範仲淹執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哪,我們也不便稱其為“範三光”。

範仲淹的行為,有人惡毒地攻擊道:“非忠非直,但好奇邀名而已。”換成今天的話講,就是說範仲淹不是為了堅持忠義,隻是為了嘩眾取寵,炒作自己罷了。

範仲淹這樣的做法,在精通官場哲學的人看來,簡直是愚不可及。我們知道,宋代官員的待遇異常優厚,一品官月領祿米150石,錢12萬文,算起來至少合現在一個月6萬多的工資,而且還有公用錢(相當於現在的招待費)使用,大點的官,公用錢可高達2萬貫。宋代還在風景名勝之地,修建了讓高官們免費療養的場所,這些都是公開的享受,其他的“灰色收入”更不必說。所以,在宋代當官,過上花天酒地的生活是沒問題的。

同為仁宗年間進士的王珪,才略遠不及範仲淹,但後來竟熬到了宰相之位。這人“好”就“好”在不惹事,不“折騰”,毫無主見。史書中譏為隻知“取聖旨”、“領聖旨”、“得聖旨”的“三旨相公”。 如果範仲淹稍稍收斂一點鋒芒,以他的才幹,坐上百官之首的相位也並非難事。但是,這不是砥礪名節、惟道為行的範公性格!

範仲淹並不傻,他知道直言進諫的後果,他自己寫過:“臣非不知逆龍鱗者,掇齏粉之患;忤天威者,負雷霆之誅。”然而,明知進諫有粉身碎骨的危險,他卻毫不退縮,一次次的“惹是生非”,在後人看來豈不是太不明智了?

範仲淹早就料道後人會這樣想,所以他在詩中寫道:“豈獨世所非,千載成迂闊”—不僅當世人看不慣我的做法,千年後的人也會笑我迂腐!

然而,如果太多的人嘲笑範仲淹,崇拜官場不倒翁,信奉滑頭哲學的話,那就是一個正在腐爛的時代。像電視劇《潛伏》裏借謝若林之口說的:“那幫當官兒的,滿嘴都是主義,其實肚子裏裝的都是他媽的生意。”這些明哲保身、一心利己的官員,漸漸成為社會肌體中的寄生蟲、癌細胞,最終必將導致社會的大潰爛,不但禍國殃民,而且也害及自己的家族及子孫。

明末的一些官僚,對國家衰亡不理不睬,唯以貪汙自肥為務。結果北京城破,被拷掠索餉,死得苦不堪言。又如秦國宰相李斯,為了怕扶蘇繼位後,其親信蒙恬奪了自己的相位,竟違心地勾結趙高,殺害了太子扶蘇。結果,不但秦朝二世而亡,百姓生靈塗炭,自己也被全族抄斬。蘇軾在《隱公論》中曾慨歎道:“使斯聞高之言。即召百官、陳六師而斬之,其德於扶蘇,豈有既乎。”

也就是說,李斯如果不聽奸宦趙高之言,不是從一己之私出發,而是果斷地召開百官參與的“朝廷擴大會議”,揭批趙高陰謀然後斬了他,立正直的公子扶蘇繼位,那情況將如何呢?扶蘇生性仁厚,眾望所歸,不但對秦國社稷有利,對天下百姓有利,對李斯自家一族也有利,就算李斯當不成丞相,也不見得會有滿門抄斬之禍。

所以,多幾個範仲淹這樣的人,是社稷之福,也是蒼生之福!

治國重在治吏,範仲淹後來任樞密副使(副宰相)時,曾將一些無德無能、屍位素餐的庸官貪官盡數罷職。同事富弼看範仲淹大筆一揮,勾掉一大片官員的名字,覺得下手太“狠”,就勸道:“你這輕輕一勾,可就讓這個官一大家子人哭天喊地啊!”範仲淹說,罷了這樣的官,隻是一家哭,而如果不罷他,一州(宋代稱為路)的百姓可都要哭啊(“一家哭何如一路哭”)!

然而,範仲淹卻並非是那種鐵石心腸、草菅人命的酷吏。起義軍張海過高郵境內,當地長官晁仲約見抵擋不住,就令百姓獻牛肉美酒,張海心下喜歡,就沒有殺掠人民。這件事朝廷得知,富弼等建議按通匪罪斬殺晁仲約。而範仲淹卻堅決反對,他說:“祖宗以來,未嚐輕殺臣下,此盛德事,奈何輕敗壞!他日主上手滑,吾輩亦未敢自保也。”

由此可見,範仲淹內心是仁慈的,他心有大愛,關心百姓的疾苦,尊重生命的價值。

範仲淹給自己的兒子起名為純仁、純粹、純禮,其實正代表了他一生所奉行的品格。而他寫給漢代高士嚴光的“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這幾句讚語,我們用在他自己身上,又是何等的恰當!範仲淹這種光風霽月的胸懷,令人肅然起敬。

不負雲山賴有詩

範仲淹的詩詞文賦,雖然在數量上遠不及同時代的晏殊、歐陽修、梅堯臣等人,但他卻開宋詞豪放派先河,早於蘇軾、辛棄疾等,唱出宋詞中鏗鏘雄健的詞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