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添字采桑子》
夜半聽雨,點點滴滴,小軒窗前,北客輾轉難眠。你曾說:“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如果你是男兒,該是會立馬橫槍,血戰沙場的吧。李清照最終還是未能追上倉皇逃竄的高宗,大部分文物在戰火中遺失焚毀。
張愛玲遇見了胡蘭成,便變得很低很低,低到了泥土裏,從塵埃裏開出了花。張愛玲對胡蘭成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可你呢?清高如你,驕傲如你,怎會看不清張汝舟這樣一個虛偽文人。你再嫁張汝舟,忍受世人“不終晚節”、“無檢操”、“晚節流蕩無歸”的詬語。你是再不願過著流離失所、形單影隻的日子吧?你以為他會和趙明誠一樣好好地待你的吧。
婚後張汝舟露出本來麵目,與李清照在文物支配權上紛爭吵鬧。這些文物是李清照與趙明誠多年收集的,經曆戰火後已所剩無幾,李清照視之如命,加上《金石錄》還未完成,李清照的態度可想而知。詐騙犯張汝舟羞憤難當,對李清照拳腳相加。
蘭花被豬吃了,焦尾琴當柴燒了,《蘭亭集序》擦了屁股,丹頂鶴做成了烤鴨,小龍女被嫖客光顧……這,就是人生的本來麵目,就是這塵世的齷齪與荒謬。
李清照在給朋友的信中說:“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畢竟是千古無雙的易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李清照為離婚一怒告發張汝舟科考舞弊。依宋朝法律,女人告丈夫,無論對錯輸贏,都要入獄兩年。事後張汝舟發配柳州,李清照入獄。友人為之奔走,九天後李清照出獄。
你說:“清照敢不省過知慚,捫心識愧。責全責智,已難逃萬世之譏。”
你說:“敗德敗名,何以見中朝之士!”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隻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武陵春》
國破家亡,畫鬢如霜,年華暗淡,四季流轉。金華的雙溪啊,依舊春光,小小的舟楫啊,又怎載得動這萬古愁腸。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聲聲慢》
很多事情,都成了回憶,唯剩這本《金石錄》和幾頁單薄的詞稿。昨日有舊友攜十歲幼女來訪,小女聰穎,我欲將平生所學相授,小女說:“才藻非女子事也。”我一生著書立說,以才名自傲,原來都是一場虛幻。德甫,我是不是做錯了,很快,我會來陪你。
李清照七十歲左右,在孤寂與淒涼裏去世。李清照是被南渡的權貴們遺忘的,甚至她的卒年,在史書中亦無可考。可易安的一顆萬古愁心,令多少後人長籲短歎、唏噓流涕。
鄭振鐸評價李清照說:“她是獨創一格的,她是獨立於一群詞人之中的。她不受別的詞人的什麼影響,別的詞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響。她是太高絕一時了,庸才的作家是絕不能追得上的。無數的詞人詩人,寫著無數的離情閨怨的詩詞;他們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這一切的詩詞,在清照之前,直如糞土似的無可評價。”
“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被人們一次次地引用。
後世論者將李清照推為宋代“婉約派”詞家的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