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序法有兩種。一種是純字母排列法,不照顧漢字。另一種是“字母、漢字、字母”排列法,把條頭漢字相同條文排在一起。為了照顧習慣,薑同誌決定采用後一排列法,以便逐步前進,不致脫離群眾。這是薑椿芳同誌“厚今”“革新”,而又保證成功的革命技術。
《中國大百科全書》的條目上都有拚音,作為序列的標誌。《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的正文條目也用音序法排列,可是排印時刪去了條目上注的拚音。這樣做可以節省篇幅和排字工作,可是檢索稍有不便。台灣的《簡明大英百科全書》中文版在正文中以英文為條目。英文的純字母排列法對檢索來說是最方便的,可是英文水平稍差的讀者用英文條目是不便的,英文水平較高的讀者又可能寧願查英文版而不查中文版。在這裏,中文遇到了檢索現代化的問題。辭書序列方法的革新對中文來說是“信息化”的一個關鍵。薑椿芳同誌毅然走“信息化”的“厚今”道路,在出版史上是一件有開創意義的“小事”。
二、紀念湯顯祖逝世三百七十周年
薑同誌到我家,一向沒有同我的老伴張允和談過天。有一天,我告訴薑同誌,她愛好昆曲。薑同誌坐下來對她說:“噢,昆曲。那你認識不認識顧傳玠,傳字輩掛頭牌的?”張允和笑了:“怎麼不認識,顧傳玠是我的大姐夫。您怎麼認識他的?”薑同誌說:“不但認識,而且很熟,我還到顧家吃過飯。那時我在上海做文藝界的地下工作。”
薑同誌提倡昆曲,1986年3月15日“中國昆曲研究會”成立,薑同誌以副會長主持成立大會。在研究會的一次座談會上,張允和建議要紀念湯顯祖,會後又寫了一封信給薑同誌,信中說:“今年是湯顯祖逝世370周年。湯和莎士比亞同在1616年去世,湯老比莎翁大14歲。莎翁7月去世,湯老9月去世,今年秋天開一次紀念湯老的紀念會最好。紀念莎翁有24個劇團演出70多場莎翁戲劇,還演了昆曲的莎劇。可是對東方的莎士比亞湯顯祖為什麼沒有一點動靜呢?”
過了幾天,薑同誌親筆複信給張允和,表示同意。信上的字寫得很大,向一邊斜,顯然因為他的眼睛不好,親筆寫信困難了。後來知道,薑同誌把張允和的信轉到文化部,又轉到中央,紀念湯顯祖的建議居然得到批準。
研究會的秘書長柳以真同誌來到我家說,薑同誌決定邀請顧傳玠的夫人張元和來參加大會,請張允和代為打長途電話去邀請。10月11日張元和從美國來到北京,第二天由張允和同她去拜望薑同誌。見麵時候薑同誌說:“顧傳玠不但文戲演得好,對耍翎子也很有功夫。
顧傳玠說過,他練耍翎子是把下頦放在一個小酒杯裏,靠著酒杯邊緣轉,名種各樣的轉,翎子自然左右逢源,活躍非凡。”這些話,張元和以前也沒有聽到顧傳玠說過。怪不得顧傳玠在《連環計·小宴》中演呂布有特別的翎子功,配合傳神的“虎步”,顯出了呂布的武將神采。薑同誌對昆曲的演技細節記得那麼清楚,可見他熱愛傳統文化之深。這是他“厚今”而“不薄古”的事例之一。
薑同誌是一位難得的有學問、有道德的老革命家,他的高尚風格將永遠是後世的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