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掀起了“反右”運動。經濟界公認的左派名人章乃器,竟被定為大右派。他如何在20多年間受了打擊和折磨,我一點也不知道。一位朋友說,頭角崢嶸必然頭破血流,這是“反右”的規律。
1976年打倒“四人幫”之後,胡耀邦在鄧小平領導下主持中央工作,盛傳“右派”即將平反。小道消息說章乃器先生將是平反的第一批。大致是1976年秋天,一位朋友偷偷地告訴我,乃器住在北京東郊紅廟某樓,可是不知道門號。當時紅廟是人跡稀少的地方。我按地址去看乃器。問樓下的人,無人知道有個章乃器。高樓沒有電梯,我一層一層爬上去,一層一層敲門探問,敲到第八層終於找到了乃器。
他住在高樓的最高一層,一間大房,半間小房。我敲門後,在門外等候了好久,似乎門內無人。終於,門開了。他和我相見而相互不相識,經過了木然相對的幾秒鍾,然後如夢方醒,彼此認出來了。
他的大房間裏放著一張大床,床很大,幾乎占據整個房間。旁邊餘下一條空處,放一張破舊的長沙發。他把上麵堆放著的衣服和被窩拿開,我們並坐談天。房間裏有一位青年,乃器說是他的小兒子,看到客人來,就輕輕地走了出去。我不問乃器近年來的生活,也不談什麼“右派”平反的消息。隻談愉快的不傷脾胃的話,說了一陣,我辭別而去。顯然,這時候乃器還不知道平反的消息。
後來,在報紙上看到乃器真的平反了。更後來,又在報紙上看到乃器去世了。他比我年紀大幾歲,去世是自然規律。可是一位本來可以在解放之後大有作為的人才,就這樣默默地離開了需要他的中國土地!隻有曆史不會忘記他在國家危亡之際曾發揮過的時代作用。
1996年時年90歲多2個月
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創始人薑椿芳
薑椿芳同誌是一位“厚今”而“不薄古”的革命家。他一生為出版事業、教育事業和文化事業做了許多工作,貢獻很大。他了解新事物、提倡新事物,同時又了解古文化、提倡古文化。下麵談他“厚今”而“不薄古”的兩件小事。
一、大百科全書和拚音序列
“十年動亂”結束了,“四人幫”被打倒了。在這春回大地的時候,有一天薑椿芳同誌同倪海曙先生來到我家。我問薑同誌:您是否仍舊去主持編譯局?他搖搖頭說:不去了,想做點別的工作。倪先生說:他想創辦中國大百科全書,為此我們來同你商量。我對薑同誌說:中國沒有一部現代的百科全書,幾十年來一直有人提倡,但是隻說不做。50年代一度熱了起來,後來又冷了下去,這件事如果由您來登高一呼,就有實現可能。倪先生也對他說:的確,這件事由您來主辦是最合適不過的了。薑椿芳同誌的工作特點是:大膽創業,細心辦事。經過一番篳路藍縷的奮鬥,七十五卷《中國大百科全書》的第一卷《天文學》在1980年出版了。這一年可以說是現代百科全書在中國誕生之年。
接著,薑椿芳同誌到美國,跟美國“大英百科全書公司”簽訂合約,編譯出版中文的簡明版,由劉尊棋同誌主持,錢偉長先生和我參加“中美聯合編審委員會”,徐慰曾同誌負責具體編譯工作。薑和劉二位都認為中文譯作“大英”不妥,可以改按音譯為“不列顛”。經過五年努力,動員了500位教授和專家,全書十冊的《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在1986年出齊。這兩部百科全書的出版奠定了我國現代百科全書事業的基礎。
對《中國大百科全書》和《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的條目序列方法,薑椿芳同誌煞費了一番苦心。他認為,對百科全書這樣的大型工具書來說,正文中條目的序列方法是一個關係到檢索效率的大問題。傳統辦法是按照漢字的部首和筆畫來排列,這在卷數不多的辭書中已經證明檢索不便,在卷數很多的百科全書中將是十分不便。倪先生和我建議按照漢語拚音字母排列,采用所謂“音序法”。薑同誌說,漢語拚音字母“音序法”雖有百利,也有一弊,就是中年以上的知識分子不懂拚音,而且社會上有一種惰性心理:寧取不方便的舊方法,不取方便的新方法。因此,采用“音序法”還得慎重。經過多次跟不同專業者舉行座談,征求意見,最後,薑同誌得到的結論是:音序法的利點大大多於部首法。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權取其輕,決定采用音序法。這是大型辭書排序法的一次革命性的創舉。中國大陸每年入學的小學生有兩千幾百萬人,他們都學拚音,音序法無疑是前進的方向。《辭海》采用部首法,可是很多使用者說,先查附錄中的音序索引,速度可以提高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