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踏上通往卓越的心路
自卑是心靈失去平衡的狀態,嫉妒、羞怯、狹隘、盲從等一係列情緒都會隨之產生,它就像一滴腐蝕人心的液體,逐漸吞噬著人的靈魂。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弗雷德·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陷,這就決定了每個人潛意識中都存在著自卑情結。正因為我們有著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才讓我們想要改變此時的生活。發動“心靈革命”是超越自卑的唯一出路,相信隻要處理得好,人們必然能夠走向卓越的明天。
界定好優越感,繞過自卑的暗流
每個人都會對自己所處的地位感到不滿意,或是覺得自己周圍的環境有待改進,而當人們無法解決眼前的問題,無力扭轉此時的處境時,就會產生自卑情結。如今,自卑情結已經被多種學派的心理學家們使用在各自的領域中。
沒有人能長期地生活在自卑感之中,而當人們想要改善自己眼前的環境時,首先要做的就是充滿勇氣,因為這是扭轉局麵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有了勇氣,人們能夠緩解自己的緊張狀態,從而脫離自卑這種感覺。但是時間久了,人們看到周圍的環境仍沒有發生變化,必然會有些氣餒,不再認為保持勇氣可以讓自己逃出自卑情結的束縛。
但是人們不可能心甘情願地屈從於自卑感,隻是想找更多的方法來超越自卑,於是,人們就找到了一種麻木自己的東西——優越感。但這樣做最無用的,因為人們所處的環境沒有發生任何改變,改變的隻是他們的內心。他們強迫自己用優越感來麻痹思想,欺騙自己“即使努力也隻能獲得部分成功”,他們不再為生活作出任何規劃,優越感隻是對他們本身產生作用,而自卑感還在那裏,盤旋不去。
有一則這樣的笑話:一個年輕人在甲板上欣賞著廣闊的大海,心情無比激動。他看見旁邊有一對夫婦,穿得光鮮亮麗,在那裏拍照。年輕走近和他們打招呼,對方也衝他點了點頭。年輕人問:“你們是哪兒的人?”夫婦瞥了他一眼,說:“我們在北京、上海都有房子。”年輕人愣了一下,微笑著問:“我是說,你們是哪的人?”夫婦神氣十足地說:“我們在國外也有公寓。”年輕人輕輕笑了笑,轉身走了。
初讀這則笑話覺得有趣,這對夫婦儼然把財富、地位看成了他人無法觸及到的優越感,但這種優越感也隻是他們自己認定的而已。其實這樣誇耀的原因,正是他們內心深處的極度自卑,或許他們曾經被生活所迫,而當擁有財富的時候,才會用這些東西加蓋在自卑感之上。實際上,自卑還在那裏,隻是他們被優越感蒙住了雙眼而已。
有優越感的人,喜歡炫耀自己的優勢,不管這優勢是不是他們欺騙自己得來的,他們就是要與他人炫耀。如果自己沒有能力,就會去一個能力強的人群中,欺騙自己說:“我也是個強者!”他們喜歡把別人踩在腳下,這樣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優越,遮掩起心中的自卑。而“一山更比一山高”,他們一旦遇見比自己地位更高、更有能力的人時,又會變得萎靡不振,陷入到更深的自卑之中,從而強迫自己去追尋更高層次的優越感。
自卑感是人們精神生活中長期潛伏的暗流,所以優越感必然會與自卑感同時存在,但優越感的產生並不是為了解決自卑,而是讓人們陶醉在虛幻的優越感之中。虛幻的優越是無用的,我們必須學會欣賞生活的藝術——一種超越自卑更真實的方法。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幅最美的風景畫,畫麵中的景象值得每個人深深地回味與思考。優越感沒有邊界,但我們可以為優越感製定一個邊界,即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這個目標可以轉化成為生活奮鬥的熱忱,也是一種動態的趨向,卻不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個靜止浮標。當我們的優越感被具體化後,在處理自卑感的時候就不會再出錯誤。沒有哪個人的優越感是完整的實在的,隻有把它轉化為一種對生活意義具體化的追求,我們才能找到爭取優越感最終理想的方法。
宇宙永遠沒有止境,我們也永遠無法實現生命中的最高價值,沒有一個人會承認自己能夠控製住今後的所有問題。不過幸運的是,我們還有許多時間來一步步地實現理想與追求。人們的奮鬥精神永遠存在,對生活的追求也就自然不會中斷。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弗雷德·阿德勒認為:“自卑感本身並不是變態的,它們是人類地位之所以增進的原因。”的確,正因為有自卑感的存在,才讓人們想要更好地改變生活,才讓今天的世界呈現出一幅最美好的畫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