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暴力的孤獨感不僅僅隻體現在玩遊戲中,我們是不是還會對災難電影感興趣?地震、海嘯、沉船以及各種現實中不曾有的怪獸,當這一切象征災難的東西被拍成了電影,我們十分願意花價錢去觀看,而且拍攝得越真實,人們越熱衷。當電影裏的災難毀壞掉了建築,吞噬掉了人類生命的時候,這無疑是一場放大化的暴力。在這暴力的背後,人們得到了什麼?又滿足了什麼?也許是孤獨,一種前所未有的孤獨。
有人曾做過調查,在雜技表演時,如果沒有任何保護措施,那將是最高難度的表演,往往會讓當天的票賣得特別好。而人們是以什麼心理去看的呢?是僅僅單純的欣賞高難度表演,還是自己在安全狀態中去看別人冒著生命危險的演出呢?由此不難想到年輕人喜歡的極限運動:蹦極與賽車。看的人借助表演者的冒險,而滿足了自己心中的暴力,而表演者呢,他們內在原始的暴力會爆發出一種無窮的力量,他們會將這股力量運用在極限運動中,從而釋放內心的暴力。但無論是觀看的人,還是表演的人,在這種極限運動下,得到了什麼?又滿足了什麼?也許還是孤獨。
自古帝王多寂寞,在打打殺殺中一路闖過來,成就了霸王的偉業,當坐上象征九五之尊的皇位時,當殿下站著的前朝“餘孽”等待被宣判時,那些帝王的心裏,應該會被孤獨感緊緊地包圍吧。由此我們會聯想到古代的刑法:五馬分屍、淩遲、車裂腰斬……沒有一樣不暴力,而當時的人們,應該都會作為看客,一同聚集在刑場。膽大者對這些將要“服刑”的人叫囂,膽小者躲在眾人身後從縫隙中張望,人們竟然願意欣賞這種“正義的暴力”。釋放暴力與欣賞暴力結束了之後,也許人們會陷入更深的孤獨。
暴力不隻是單純的動作。暴力體現了人性中最深邃的孤獨,當把所有的暴力事件聯係在一起來看時,我們會發現,它們的背後,無一不充斥著孤獨。也許,人們隻有在暴力的“惡”中體會到孤獨的內涵,才能夠對“善”字有更深層次的探索吧。
心靈體驗
下麵哪種說法是錯誤的?
A.暴力體現了人性中最深邃的孤獨。
B.暴力遊戲是發泄情緒的最佳方法。
C.在暴力的‘惡’中才能體會到‘善’字的內涵。
答案選B。發泄情緒的方法有很多,並不需要從暴力遊戲入手,可以跑步、遊泳、放聲高歌,這些活動都可以嚐試,但暴力遊戲卻隻能增加內心的孤獨感。
相思之苦無用,轉身忘了就好
有研究者做過調查:老年人的孤獨感與生活條件有關,孤獨感越高的人,他們的生活質量越差;而生活條件相對優越的人,他們的孤獨感也相對較低。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生活條件越低,老年人擔憂的事情越多,心理承受能力也會隨之減弱,再加上其他的原因,孤獨感必然增加;而如果老年人生活得很充實,每天都被各種事情填得滿滿的,自然不會有閑暇時間感到孤獨,因而他們的孤獨感要少於生活條件差的人。
老人們在年輕的時候都有各自的工作,每天生活得充實而又忙碌,很少有時間會感到孤獨。當時身體健康,可以常常走出家門,與朋友夥伴偶爾小聚,生活自然愜意滿足。但現在不同了,退休了以後,他們的生活圈子一下子縮小了,身體狀況也不允許他們進行過多運動,因而常常局限在一個小範圍內活動;家庭格局的變化,也由原有的四世同堂變成了如今的小規模家庭結構,兒女們外出工作,家裏隻剩下老人獨自留守,從而出現了許多“空巢”家庭。這些原因綜合在一起,必然會導致老年人的孤獨感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