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著名戰略管理專家吳維庫博士提到孤獨時說:“人孤獨的原因有三個。一是物理隔離:通過高樓、汽車、公路把自己與自然界隔離;二是溝通隔離:通過電話、電郵、書信、網絡、短信把麵對麵的溝通隔離;三是自我封閉:人有知識和經驗後為了防禦他人對自己進行了封閉。”
人們通過這三種隔離方法,將自己與外界隔絕開來,很少或根本沒有社交活動,除必要的工作、學習、購物以外,大部分時間將自己關在家裏,不與他人來往,程度過深的時候就導致了自我封閉的想象產生。自我封閉的人在各個年齡層次都可能產生,據2006年不完全統計,我國至少有180萬自閉症患者,其中兒童自閉症患者接近40萬,這是一個多麼龐大的數字。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宅”在家裏,有的是癡迷於網絡遊戲和虛擬世界;有的成為了“SOHO”一族——即Small Office Home Office,在家辦公。在家辦公讓人們沒有太多時間與人接觸,因為工作的關係又很少與朋友聯係,這樣逐漸脫離現實世界。為此,專家提醒這些“禦宅族”:走出自我封閉的世界,別讓最基本的社交技能退化。
如果一個人對周圍的人表現冷淡,這就意味著這個人對他人的信任已被自我封閉的重壓毀滅了。這時,應該放鬆自己的心情,不妨和周圍的人打聲招呼,或是在常去買東西的商店裏和售貨員聊聊天,和剛結識的新朋友一道郊遊。努力尋找童年時交友的感覺,信任他人和自己,不要每時每刻都疑竇叢生。
孩子們常常能夠無憂無慮地歡笑,是因為他們從不把煩惱悶在心裏。相反的,成年人卻常常會被生活中各種各樣傷腦筋的事壓得喘不過氣來。生活中真有那麼多的煩惱嗎?其實,許多事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嚴重,隻是我們把它放大了而已。我們要學會對自己說“沒關係”,這樣我們的生活裏就會常常充滿開懷的笑聲。
許多人總是為一件沒按事先設想進行的事而煩惱,其實這種煩惱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如果對每件事都精心策劃以求萬無一失的話,我們就會不知不覺地把自己的感情緊緊封閉起來。我們應該重視生活中偶然的靈感和樂趣,明白快樂是人生的一個重要價值標準,能讓自己高興就好,何必整日為了一個明確目標,為解決某一項難題而奔忙呢?
有人曾經這樣形容過自閉症患者:“他們就像一扇關閉的窗戶,自己隻能在窗戶內的世界孤獨生活,他們生活在一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世界裏,卻沒有辦法表達……”因為沒有安全感而自我封閉,又因為封閉而感到孤獨。其實,隻要讓這些人的內心不再孤獨,那自閉心理也就會離開他們。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事都是這樣,需要遵從自己的心,聽取心靈的聲音,即使我們身處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裏獨自生存,也不會把自己封閉起來。
心靈體驗
對照以下情況,看自己是不是喜歡獨處:當獨處的時候,總比平時吃喝得更多;如果沒有人關心自己,那麼健康會比較糟糕;總有喜歡讀的書;家裏總是有一些能夠招待別人的東西;當人們很長時間沒有給自己打電話的時候,就會產生一個念頭,找一個借口給他們打電話;每次見到別人的時候都問候他們最近怎麼樣。
也許自己的很多情況都與上述相符合,其實,可以放開自己,接觸更多的人,把自己的優點展示給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