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與自己縮短這種差距,可能他們隻是萍水相逢的朋友或是自己的上司。這時候,就需要我們欣然接受這樣的差異了。聰明的人總是能為此而包容彼此的差異,在豐富多彩中協調各自的顏色,在不同見解中互相尊重、和睦相處但不盲目苟同、隨波逐流;不聰明的人,卻總是強求一致,因容不得別人的差異而造成矛盾衝突,讓自己被孤立起來,陷入真正的孤獨狀態。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象自然也是不同的。何不欣然接受彼此眼中的景象,讓自己的視線中也多一幅美景呢?每一朵花都是不同的,但每一朵花都是美麗的。每一個人也都與他人存在差別,正因為這點差別,才讓生活有了鮮活的動力與色彩。從自己畫好的圈子中走出來吧,孤獨雖然沒什麼不好,但如果我們能與他人和睦地相處,又有什麼損失呢?
心靈體驗
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來玩這個遊戲:首先,每人發一張白紙,接著大家一起閉眼,將白紙對折,然後隨意撕開一角,撕掉一小塊白紙。然後睜開眼睛,展開白紙,看一看每個人的白紙是不是都出現了不同大小和位置的洞。通過這個遊戲,可以與大家融在一起,遠離孤獨並發現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每個人都存在著他們各自的思想。我們需要理解與尊重這份不同,減少人與人之間的誤會。
別在傷感中淪為寂寞的俘虜
因為傷感而寂寞,因為寂寞而孤獨,因為孤獨而越發地傷感,這似乎成了一個惡性循環。人一旦習慣了傷感,就容易掉入寂寞的旋渦中,逐漸淪為它的俘虜,而心靈寂寞久了,也就再也無法讓他人進駐,從而陷入一種與世隔絕的孤獨狀態。
曾有人在談及寂寞的時候說:“寂寞來的時候,人就仿佛被拋進一個無盡的黑洞裏,任你怎麼掙紮呼號,回答你的,隻有猙獰的空間。”的確,在生活中,寂寞給人的精神煎熬是十分嚴重的。每個想要突破目前的困境的人都需要耐得住寂寞,隻有在寂寞中才能催生一個人的成長。
尼采是哲學史上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他是偉大的哲學家,同時又是一個詩人。但是尼采的幾次戀情都不太成功。在大學讀書的時候,尼采愛上了一個女演員,並為她寫了許多情詩。不過,由於他還是個羞澀的學生,不敢再有下一步行動,最終他的初戀也就“無疾而終”。接下來,他又在當教授時結識了一位荷蘭少女,可當他表白的時候遭到了拒絕。直到尼采到了羅馬,在朋友的介紹下,他認識了一個極其聰明的俄國少女,並愛上她。但這個少女拒絕了他,她隻把尼采當成了自己的導師,而她對尼采的感情也並非是愛情。在極度的寂寞中,尼采一次次地發出絕望的聲音:“我孤單極了,不可思議地孤單!在那種突然瘋狂的時刻,寂寞地想要隨便擁抱個人!”傷感讓他寂寞,而寂寞又使他發瘋,最終他在瘋狂中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正因為被無邊無際的傷感侵襲了心靈,才讓這位著名的哲學家領略到人生種種的苦痛與寂寞。人生之路充滿了坎坷與痛苦,有人或嗟歎人生艱難,埋怨命運艱難,或痛恨世態炎涼,咒罵人心虛偽;有的人感到自己懷才不遇,得不到別人的理解,因而不願去理解別人,索性獨處一隅;也有人是自己看不起自己,不相信自己,見別人風流瀟灑、知識淵博而自慚形穢,不敢也不願意與人交往……這些人的境遇各有不同,其結果卻大致相同,他們把自己定位在傷感之中,並引發無邊的寂寞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