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3 / 3)

本公主一向囂張跋扈慣了,清河崔家那群人,自恃門第高貴,本公主卻從未放在眼裏,尚在和崔伯言最恩愛的時候,都敢當著他的麵給崔家人臉色看。因此,本公主之所以忌憚崔卓清,自然不是因為她是崔伯言的親姑姑,而是因為崔卓清本人。

哪怕在正史中,崔卓清也是被史官蓋章認定的著名才女,從古到今的女子之中,隻有寥寥不超過五個人,有她這份殊榮。

至於在野史中,她更是被大書特書的存在。

先是她的出身,說是崔氏主母在生她的時候,曾遇仙人寄夢,預言說腹中胎兒未來必定稱量天下文豪;

繼而是她的經曆,野史說昭靈皇帝垂涎崔卓清才名,欲納之為妃終不可得,崔卓清自梳,揚言終身不嫁,卻因此引得崔家和昭靈皇帝離心離德,成為大熙朝覆滅的原因之一;

而後是她的歸宿,野史中說她立誓不嫁的唯一原因是她慧眼識英才,不顧年齡輩分的差異,愛上了未來的大周文宗皇帝陳文昊,在陳文昊娶了琅琊王氏之後仍不死心,偷偷摸摸和有婦之夫往來了很久,最後被獲準納入後宮之時,挺著七八個月的大肚子,懷中還抱著一個一歲大的嬰兒。而她肚子裏的胎兒,就是未來的一時風雲人物,在奪嫡中不幸敗北的燕王。

當然,本公主不願得罪她的原因,自然不是她被仙人預言稱量天下文豪、抑或情迷昭靈皇帝、或者嫁給陳文昊這些神異香豔之事,而是史書中所載的她對於女子參政的態度。

和陳文昊的結發妻子、史書上著名的賢後王皇後不同,崔卓清一向是積極參政議政的,陳文昊招撫四夷、打壓豪門世族之時,崔卓清更是很出了幾分力。她甚至公開揚言對她兒媳婦們說,當年陳文昊打天下時候,她就偷偷女扮男裝藏在軍中,但凡陳文昊有什麼為難事,也都要找她商議。這般落落大方、理直氣壯的態度,和公然宣稱女子無才便是德、後宮不得幹政議政、親筆撰寫了女兒經的王皇後形成鮮明的對比。

所以盡管在曆史上,王皇後才是最後的勝利者,流芳百世,成為史學家蓋章的賢後;而崔卓清這等才女則淪為跳梁小醜一般的陪襯,本公主還是本能地討厭前者,卻對後者隱隱保留一份敬意。

記得本公主在未見到她之前,還曾經為陳文昊的重口味和不挑食感歎過。本宮在前世就精通大熙朝正史、野史,早算過一筆賬,崔卓清至少大陳文昊十二歲以上,又隻有才名,並不以麗色聞名,想來樣貌也有限。怎麼這等人,竟然會比野史中大熙的第一美人蕭夕月更加得陳文昊寵愛,甚至若不是群臣反對得厲害,依照陳文昊自己的想法,她就會在賢後王皇後死後登上後位,扶植燕王登基了。這不是真愛是什麼?

然而,在見到崔卓清本人之後,本公主才曉得,先前我竟徹徹底底的錯了:原來這世間真的有人、她的風華氣質能夠超越年齡的存在而存在,崔卓清麗名不顯的最可能的原因是她的才名太過出眾,才名掩蓋了麗名;又或者,是王皇後的兒子替母親嫉妒崔卓清美色,特意在登基掌權之後篡改了所有史書。

猶記得本宮五歲那年,尚深得昭靈皇帝寵愛。深受寵信的本公主蹦蹦跳跳,被昭靈皇帝拉著手走在通往城南崔家別院的路上。昭靈皇帝鄭重其事地問本宮,若是為我尋一位母親,本宮要不要。本宮為討好昭靈皇帝,揣摩聖心,自然是甜甜應了。實則心中卻膈應得不行。就在這種幾乎難以自製的膈應中,本宮見到了崔卓清,如驚鴻一瞥,被結結實實地驚豔了一把,從此便把她排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