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出色員工忙出卓越成效,七招提升工作效能 (3)(2 / 2)

在實現溝通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遵從有效的溝通。有效的溝通有5個特性:雙向性、明確性、談行為不談個性、積極聆聽,以及善用非語言溝通。遵從這5個特性,就能提高溝通能力,在整體提高組織執行力的同時提高個人的執行能力。

合理授權: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

授權是擔任一定管理職務的領導者在實際工作中,為充分利用專門人才的知識和技能,或出現新增業務的情況下,將部分解決問題、處理新增業務的權力委任給某個或某些下屬。

某個管理學家死後,很幸運地到了天堂:天堂裏沒有什麼事可做,管理學家感到很無聊,於是,他想學點什麼東西:學什麼呢?天堂裏也似乎沒有什麼可學的啊;就在他思考著學什麼時,上帝來到了他的麵前:哦,有了,上帝管著天下那麼多人,可他並不覺得累,一定在管理上有獨到的見解,我何不向他討教討教呢?

於是,他走去,恭恭敬敬地說:“上帝,請問你是如何管理世界上那麼多人的?”

上帝笑了笑說:“我隻管兩頭——源頭和結果,至於中間,那是他們自己的事。”

一個人的能力總是有限的,即使“日理萬機”,要把所有的事都照顧過來,都辦好,也是不可能的。領導者應拿出一部分權力分給屬下,自己要做的隻是以權統人。

在我們身邊,常可看到這樣的領導,工作勤勤懇懇,早來晚走。無論大事小情,樣樣親力親為,的確十分辛苦,但所負責的工作常常雜亂無章,眉毛胡子亂成一團。他們像陀螺一樣,從早轉到晚,你問他在忙什麼,也許連他自己也說不清楚。事事都管、都抓,結果必然是什麼也管不好。

從1990年起,聯想就開始大量提拔年輕人,幾乎每年都有數十名年輕人受到重用。聯想對管理者提出的要求是:你不會授權,你將不會被授權;你不會提拔人,你將不會被提拔。

柯維博士認為:“現代社會許多大小公司的老板、部門主管早已被信息、電訊、文件、會議壓得透不過氣來。幾乎任何一項請求報告都需要他審閱,予以批示,簽字畫押,他們為此經常被搞得頭昏眼花,根本無法對公司重大決策進行思考,在董事會議上他們很可能是最為無精打采的一類人。難道這就是所謂的管理者嗎?有必要要求他們過目每一份文件嗎?細到內務部門發文稿這類小事,都有可能擺上他們的辦公桌,而為了等待他的批閱,這項工作也許會拖到下個禮拜,直等到老板自己沒有稿箋可用的時候,才會想起叫來內務總管訓斥一頓。而積滿灰塵的報告會使局麵變得非常之尷尬,不愉快。

企業高層領導者有效發揮人才的價值,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是提高執行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起家之時兩手空空,但到去世時已擁有近20億美元的資產。

人們對於這位“半路出家”的“鋼鐵大王”的成功感到十分的迷惑不解。

其實,卡內基的成功除了依靠他可貴的創造精神外,還有一點非常關鍵,就是作為企業的領導者,他善於識人和用人。卡內基說過:“我不懂得鋼鐵,但我懂得製造鋼鐵的人的特性和思想,我知道怎樣去為一項工作選擇適當的人才。”這正是他一生事業旺盛的“萬能鑰匙”。卡內基曾說過:“即使將我所有的工廠、設備、市場、資金全部奪去,但隻要保留我的技術人員和組織人員,4年之後,我將仍然是‘鋼鐵大王’。”

卡內基之所以如此自信,就是因為他能有效發揮人才的價值,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卡內斯雖然被稱為“鋼鐵大王”,但他卻是一個對冶金技術一竅不通的門外漢,他的成功完全是因為他卓越的識人和用人才能,他總能找到精通冶金工業技術、擅長發明創造的人才為他服務。比如,世界出色的煉鋼工程專家之一比利·瓊斯,就終日在位於匹茲堡的卡內基鋼鐵公司埋頭苦幹。

企業的人才有時就像企業生產產品所需要的材料一樣,必須十分合適,如果所選的人才不合適,就無法滿足企業的需要。

如何提高執行力,其關鍵的一點是企業高層管理者找到合適的人,並發揮其才能。執行的首要問題實際上是人的問題,因為最終是人在執行企業的策略,並反饋企業的文化。柯林斯在《從優秀到卓越》中特別提到要找“訓練有素”的人,要將合適的人請上車,不合適的人請下車。

好的管理者,自己的能力不一定要有多強,隻要懂得信任、懂得授權、了解員工的特長與差距,就能團結比自己更強的力量,從而提升公司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