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溝通:溝通是工作中的“高速公路”
有一個主管發現自己的辦公室起火了,趕緊跑出來衝著剛走到門口的員工說:“快拿桶水來!”員工邊走邊想:水龍頭在哪兒?水桶在哪兒?他終於想起不遠處的食堂有水桶,他盤算著,先拿桶,然後到最近的水龍頭打水,這樣最省力。但當他回頭一看,不得了,是主管的辦公室起火了。原來,當主管發現火警,情急之下便要不知情的員工馬上去拿水。主管腦子裏想的事,員工是不知道的。員工心裏埋怨道:“早知道是救火,附近就有滅火器,何必要跑到遠處去拿水呢?”
如果主管對員工說:“有火警,趕緊救火!”這位員工腦袋裏就會想:要救火,趕緊!但是救火不一定非得用水呀!附近不是有滅火器嗎?這樣,幾分鍾內,火警就會解除。
不充分、不到位的溝通就無法使對方明白和體會你的意思,就難以把責任順利落實,工作就會受到阻礙。良好的溝通就是可以使每個人對事實的看法趨於統一,進而有利於團隊計劃和製訂和實施。
據統計,一個成功人士75%靠溝通,隻有25%靠才氣,一個大公司的經理每天都將70%~80%的時間花費在溝通活動上,尤其在企業發生重大情況時。
我們處於一個需要溝通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自己的工作風格,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們必須主動和別人溝通,主動了解他人。
通過溝通,傳遞信息,讓信息對稱分布,讓對方知曉實情,從而消除因誤會而引起的衝突。GE公司CEO傑克·韋爾奇說:“溝通,溝通,再溝通。”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一定要有充分溝通:和高管如何彙報工作進度,取得支持;和中層如何就業務目標不斷確認,逐步清晰;和基層如何就項目應用操作模式達成一致,持續改進,都需要通過不斷溝通來實現。
溝通在提高工作效率時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英特爾的一個分公司要進行人事調動,主管傑克對年輕的約翰說:“你把手頭的工作安排一下,到銷售部去報到,我覺得那裏更適合你,你有什麼意見嗎?”
約翰嘴巴動了動,心想:“我有意見有什麼用,你是主管,還不是你說了算?”不過他並沒有將這樣的話說出來,而是默默離開了。
當時英特爾的銷售情況很一般,銷售部的工作也不太好做,約翰背地裏想:“這一次把我調到最糟的銷售部,一定是傑克在搞鬼,見我這邊工作出色嫉妒我,怕我搶他的位置。哼,咱們以後走著瞧。”
到了銷售部,約翰整天板著臉,對所有新同事都是愛答不理,工作也不熱心,別人問他工作上的事,他也隻是隨便應付,一點熱情也沒有。慢慢地,同事們逐漸疏遠他了。
有一次,一個重要的客戶打電話來,讓他轉告傑克,第二天到客戶那裏參加一個洽談會,因為關係到一大筆業務,所以要求傑克第二天必須按時趕到。約翰聽後,認為這是一個絕好的報複機會,於是裝作不知道這件事,也沒告訴傑克。
第二天,傑克將約翰叫到自己的辦公室,非常嚴肅地問他:“約翰,客戶那邊那麼重要的事情你為什麼不告訴我?如果不是客戶今天早晨又打電話催我,我們幾乎失去了一筆上千萬的生意。我本來以為你平時工作表現好,隻是為人欠曆練,所以把你調到銷售部,考察磨煉你一下,看你是否能在以後擔當重任。可你不但不和我多溝通,反而還故意報複,我們整個部門的前途差點就毀在你的手上。對於你這種表現,我非常失望。我不得不告訴你,你被解雇了。”
鑒於此次的教訓,英特爾分公司專門召開了一次會議,要求員工“張開嘴巴,拒絕不願溝通的人”,強調並鼓勵所有員工之間應該多進行溝通。
溝通既有利於團隊之間的團結與合作,又能夠增加彼此之間的信任,最主要的,溝通可以避免再出現類似約翰這樣的情況。
溝通能力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文明社會的精髓。與人溝通是承認他人的重要,而不是要你行使某種詭計,讓人對你產生一個實際上你並沒有的善意的印象,並借此而勝過他人。在你和某人相處時,並非一定要認同他,但你必須尊重他,就像你需要別人的尊重一樣。
在許多公司,特別是在一些業務發展迅速或者有很多分支機構的公司裏,老板必定要物色一些管理人員前去工作,此時,他選擇的自然是那些有潛在能力,且懂得主動與上級溝通的人,而絕不是那種隻知一味苦幹,畏縮膽小,不善於溝通的員工。
因為兩者比較之下,肯主動與老板溝通的人,總能借溝通渠道,更快更好地領會老板的意圖,更有效率地完成老板交給他的任務。
期望主動與老板溝通的人,應主動爭取每一個溝通的機會。事實證明,任何與老板的不期而遇,都可能決定著你的未來。
比如,電梯間、走廊上、吃工作餐時,遇見你的老板,走過去向他問聲好,或者和他談幾句工作上的事。千萬不要像其他同事那樣,極力避免讓老板看見,僅僅與老板擦肩而過。能不失時機地表明你與老板誌趣相投,是再好不過的了。或許短短的幾句談話,你大方、自信的形象,就會在老板心中停留很長一段時間,這些都會成為你今後事業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