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陳傑對於時間的管理毫無頭緒,不知道該怎麼辦?但他很快就發現:有大量的時間無意識之間就從自己身邊溜走了。
比如:他早晨6點起床,在他做早餐,等水開的這段空閑時間,他經常是站在廚房空等,後來他利用這段時間複習昨天學過的知識,效果相當好。
他原來從住處到公司需要1小時,後來了為節省時間,搬到距離公司較近的地方住,這樣隻需要20分鍾就可以了。於是他又省下了40分鍾。
中午超市有90分鍾吃飯時間,陳傑隻要花15分鍾就可以吃完,於是他把這段時間也利用了起來。
原來下班後回到家,陳傑就強打精神坐在桌子前看書。現在,陳傑的做法是:先躺在床上聽15分鍾音樂,然後再開始學習,待學習累了,就去做晚飯,這樣一邊做飯一邊休息。吃完飯,他又接著學習。
幾個月之後,陳傑取得了注冊會計師資格,現在他就要去一家會計事務所上班了,工資也比原來高了好幾倍。
不要認為零碎時間隻能用來辦些不重要的雜務。最優先的工作也可以在這些不起眼的時間裏去完成。如果你照著“分階段法”去做,把主要工作分為許多小的“立即可做的工作”,你隨時可以做一些費時不多但很重要的工作。這給你帶來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
居裏夫人就是個擠時間的高手。她在生了女兒之後,做母親的責任占去了她許多科研時間,為此她有時不禁流淚。在家庭生活和科學事業之間,她不想丟棄任何一方。她每天洗衣、做飯、照料孩子,同時還要在實驗室裏研究。每天她都千方百計擠時間,將大女兒培養成科學家並兩次摘取了諾貝爾獎的桂冠,做為一個母親她得到了雙重榮譽。
居裏夫人能夠兩次獲得諾貝爾獎,與她善於利用時間,做事高效是分不開的。時間代表生命,在我們每天的忙忙碌碌中,時間不經意間就劃過了,其實我們每天都在浪費很多時間。魯迅先生說,“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一樣,是靠擠出來的”。時間的彈性很大,會擠的人,就比別人多很多的時間。
1.把握時機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抓緊時間,可以創造機會。沒有機會的人,往往都是任時間流逝的人。很多時候,機會對每一個人都是均等的,行動快的人得到了它,行動慢的人錯過了它。所以,要抓住機會,就必須與時間賽跑?
2.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時間
有許多職場中人,整日“兩眼—睜,忙到熄燈”,可還是感到時間緊迫,不夠用。他們精疲力竭,來去匆匆,卻總是不能從容自如,甚至不能按期交付工作。要想贏得老板的賞識,不把問題留給老板,我們就要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抓住關鍵,掌握工作重點。
3.用好零碎的時間
爭取時間的唯一方法是善用時間。把零碎時間用來從事零碎的工作,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在車上時,在等待時,可用於學習,用於思考,用於簡短地計劃下一個行動,等等。充分利用零碎時間,短期內也許沒有什麼明顯的感覺,但經年累月,將會有驚人的成效。
4.利用“神奇的三小時”
被人們稱為時間管理大師的哈林·史密斯曾經提出過“神奇三小時”的概念,他鼓勵人們自覺地早睡早起,每天早上5點起床,這樣可以比別人更早展開新的一天,在時間上就能跑到別人的前麵。利用每天早上5~8點的“神奇的三小時”,你可不受任何人和事幹擾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每天早起三小時就是在與時間賽跑,養成早起的習慣,以後你會受益無窮。
5.在更少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
人們不論幹什麼事情,都要講求效率,效率高者,事半功倍;反之,則事倍而功半。哈林·史密斯認為提高時間利用率,讓時間增效是做好時間管理的重要方法。“工作中,經過不斷地失敗,我逐步發現,如何在同樣的時間內做更多的事情,這是值得每一位希望有效管理時間的人認真思考的問題,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使自己獲得更多的時間和機遇。”
要事第一:把精力放在最具生產力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