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在學習——升級知識庫永遠是現在進行時
有些人與人初次見麵時,總愛問對方是哪個學校畢業的。他們憑著學曆和學校來判斷他人的能力與水平。還有一些人由於沒能跟隨有名的導師學習,而抱有強烈的自卑感。無論哪一種人他們的想法都是偏激且不足取的。評價一個人不能隻看他的“出身”,而應看他學到了些什麼,能否把學到的東西用於實踐。
在澳大利亞的一個牧場中,人們看到有三個大學生在那裏打工。這三個人中,一個來自劍橋,一個來自牛津,還有一個是德國某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人們都非常驚異:居然讓大學生來看管家畜!他們在學校接受的教育是要做領導者和領袖,而現在卻在這裏“領導”羊群。牧場主人雇用的這些學生,雖然滿腹經綸,能說好通曉多門外語,討論起深奧的政治經濟學理論來頭頭是道,可是,要說掙錢卻無法和一個沒有上過學的人相比。他整天談論的隻是他的牛羊、他的牧場,眼界十分狹隘,但他能夠賺大錢,而那些大學生卻連謀生都很困難。這是一場“有文化和沒文化、大學和牧場的較量,而後者總是能夠占上風”。
如果,你能把學到的知識用於實踐,那麼,你的知識就能變成智慧。“三人行,必有我師”,如果能本著這一原則走向社會的話,你就能從別人那裏學到很多在學校學不到的知識,從而使自己充實起來。
任何人都沒有驕傲的資本,因為無論誰,即使在某一方麵的造詣很深,也不能夠說自己已經徹底精通了所有的知識。所以,誰也不能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最高境界而停步不前、趾高氣揚。如果是那樣的話,則必將很快被同行趕上,被後人超過。
本田公司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曾經是一名修理自行車的學徒工。他通過不斷的努力,掌握了一定的技術。之後,他自己開了一家自行車修理店,並雇用了50多人。
8年過去了,本田已不滿足於自行車修理,於是改修摩托車。有一次,他把福特摩托車改裝之後,參加摩托車大賽,居然靠著改裝車的良好性能奪冠。此事對他觸動很大,他下定決心進入摩托車生產行業。因為自覺才疏學淺,他進入了汽車專科學校,專學知識,不要學位。
從汽車專科學校畢業後,本田成立了東海精機公司,後來改為本田技研株式會社,自任社長。為了生產出最先進的摩托車,本田專門跑到歐美各著名廠家進行考察,並買下所有先進摩托車,回日本後拆開細心研究。不到3年的時間,本田摩托車已超過歐美,登上摩托車製造業第一的寶座。
但本田是一個進取心強的人,他並不滿足於摩托車生產的成就,又開始潛心鑽研汽車。1936年,第一部本田汽車下線。其後,本田以趕超福特為目標向世界一流汽車生產商學習先進技術,推出了少汙染又省油的汽車,並迅速占領了美國市場,引起世界轟動。
本田能夠取得如此巨大的業績與他一次次的歸零心態密不可分。保持一種“歸零”心態對於落實是非常重要的。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說:“我們主張產品零庫存,同樣主張成功零庫存。隻有把成功忘掉,才能麵對新的挑戰。”對於有遠大誌向的追求者來說,成功永遠在下一次。保持“歸零”心態,才能不斷發展創造新的輝煌。人們問球王貝利哪一個進球是最精彩、最漂亮的,他的回答永遠是:“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