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過大河的人是成功者,他們成功的秘訣就在於善於改變。遇到困難就要改變自己的思路和行為。隻有改變,才能克服困難,走向成功。
企業中的一流員工就是那些勝利到達對岸的人。他們懂得在困境麵前主動改變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主動克服困難;末流員工固守舊有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不懂得隨外界環境的變化而靈活變通,最後的結局或者:沉入河底,或者望河興歎。
其實,周圍環境的改變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觀念陳腐,目光短淺。因此,你必須善於運用自己的頭腦,依環境而變,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
原一平被譽為日本的推銷之神。其實他小時候脾氣暴躁、調皮搗蛋、叛逆頑劣,被鄉裏人稱為無藥可救的“小太保”。
有一天,他來到東京附近的一座寺廟推銷保險。當他口若懸河地向一位老和尚介紹投保的好處時,老和尚一言不發,很有耐心地聽他把話講完,然後平靜地說:“聽了你的介紹,絲毫不能引起我的投保興趣。年輕人,先努力去改造自己吧。”
“改造自己?”原一平大吃一驚。
“是的,你可以去誠懇地請教你的投保戶,請他們幫助你改造自己。我看你有慧根,倘若你按照我的話去做,他日必有所成。”
從寺廟裏出來,原一平一路想著老和尚的話,若有所悟。接下來,他組織了專門針對自己的“批評會”,請同事或客戶吃飯,目的是讓他們指出自己的缺點。原一平把大家對自己的看法一一記錄下來。他通過一次次的“批評會”,將自己身上的劣根性一點點消除。
與此同時,他總結出了含義不同的39種笑容,並一一列出各種笑容要表達的心情與意義,對著鏡子反複練習。
最終,他成功了,並被日本國民譽為“練出價值百萬美金笑容的小個子”,且被美國著名作家奧格·曼狄諾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我們這一代最偉大的發現是,人類可以由改變自己而改變命運。”原一平用自己的行動印證了這句話。也許你不能改變別人、改變世界,但你可以改變自己。幸福、成功,從改變自己開始。
美國著名人士羅茲說:“生活的最大成就是不斷改造自己,以使自己悟出生活之道。”改變是我們遇到困難和變化時所采取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任何事情都不會按照我們的主觀意誌發展、變化。我們要獲得成功,就得首先去認識事物的性質和特點,然後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改變自己的思路和行為方式。隻有如此,我們才能在順應事物變化的同時,駕馭變化,走向成功。
創新解決棘手難題
曾經有一段時間,美國各大新聞媒體競相報道了這樣一件事: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學生,利用他的智慧和執著精神,創造性地解決了舊金山市政當局懸賞1 000萬美元久而未決的舊金山大橋堵車問題。
據報道,該青年的成功主要得益於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經過細心的觀察和縝密的調查思考,他發現久而未決的舊金山大橋堵車現象不但具有上下班高峰時段的時間性,而且還具有上班時段進城方向發生堵車和下班時段出城方向發生堵車的方向性特征,從而追根尋源找到了同時發生時間性和方向性特征堵車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市民上下班的車流太大”。最後他創造性地采用可改變“活動車道中間隔欄”的方法,巧妙地改變上班時段“活動車道中間隔欄”,使進城方向四個車道變為六個車道,出城方向四個車道變為兩個車道,下班則反其道而行之,使問題輕而易舉地以最小的代價圓滿解決。
名不見經傳的學生解決大橋的堵車問題,他的思路在於創新。方法是需要不斷更新的,對於同樣的問題,隨著時代和科技的進步,我們采用的解決方法也越來越科學。今天的最佳方法,並不代表永遠是最佳的方法,我們必須樹立一種與時俱進的態度,不斷學習,不斷更新,尋找更好的方法。
著名的經濟學家熊彼得認為,企業家成功的原動力就是創新。他同時列舉了企業家應當具備的能力:發現投資機會;獲得所需的資源;展示新事業美麗的遠景,說服有資本的人參與投資;組織這個企業;擔當風險的膽識。
IBM公司前總裁托馬斯·沃森認為,IBM公司的成功不是靠資源的調配,也不是靠研究部門或推銷部門的勤奮工作,而是靠全體職員開動腦筋進行獨立思考。沃森指示,在IBM的所有廠房和辦公室內都掛上寫有“思考”兩個字的牌子,以便隨時提醒人們什麼事是最重要的,不要因為每天的雜務而忘記了思考。無論大會小會,隻要沃森到場發言,總要把“思考”的牌子掛在身後,似乎在對聽眾說:“如果你們沒聽清我的發言,至少應該記住思考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