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出色員工同心同德,積極進取推動企業成長 (1)(3 / 3)

我們應抓住一切能讓自己成長的機會,因為我們的進步必將為自己和公司實現雙贏。

平穩時期不要頻繁跳槽:從“飛鴿牌”變為“永久牌”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貓頭鷹急促而忙碌地在樹林裏飛著。一旁的斑鳩好奇地問:“老兄,你究竟在忙什麼?”貓頭鷹氣喘籲籲地回答:“我在忙著搬家。”斑鳩疑惑不解地問:“這樹林不是你的老家嗎?你幹嗎還要再搬呢?”此時,貓頭鷹歎著氣說:“在這個樹林裏,我實在住不下去了,這裏的人都討厭我的叫聲。”

斑鳩充滿同情地說:“你唱歌的聲音實在聒噪,令人不敢恭維,尤其在晚上更是擾人清夢,所以大家都討厭的你。其實,你隻要把聲音改一改,或者在晚上閉上嘴巴不要唱歌,在這林子裏,你還是可以住下來的。如果你不改變自己的叫聲或夜晚唱歌的習慣,即使搬到另外一個地方,那裏的人還是照樣會討厭你的。”

貓頭鷹與其頻繁搬家,倒不如斑鳩所說:改變一下自己的叫聲。頻繁跳槽並不能從實質上改變我們的境遇,隻有改掉自身的不足,才能得到別人的青睞。

跳槽,大部分職場人士恐怕都經曆過。有些人通過跳槽進入了更好的企業,獲得更高的薪水,也獲得到了事業上的提升。跳槽是獲得事業發展的一種手段。

在現代社會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但是有些頻繁跳槽,他們總是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跳槽跳成“跳蚤”。那麼,頻繁跳槽究竟傷害了誰?表麵上看,跳槽影響的是企業,但從更深層次的角度看,員工受到的傷害將更深。

“你也許不知道,算上現在這份,在一年的時間裏我已經換了三份工作。不是我挑剔,我喜歡工作的感覺,我總是能很快進入狀態,周圍的人都對我讚許有加,但是,工作中最需要的是新鮮感和刺激感。我這麼年輕,要我老老實實呆在同一個崗位上一直做下去,那太無聊了,況且工資也不理想。所以,在幹了三個月左右,熟悉了基本流程後,我覺得在這個公司沒有太大發展前途,就辭職了。”

小林正跟他的一個同學說著他工作上的事情,他的情緒不是很高,耷拉著臉,似乎還沒睡醒。

“第二份工作我做的是廣告行業,每天的工作內容就是不斷地開創意會和文案討論會,每天都在重複昨天的內容。作為文案策劃,每個月就那麼一點工資,還不夠我給女朋友買衣服和化妝品的,而且我還得付房租,每個月一分錢不剩不說,還要到處找朋友借錢。

“別人都是‘越跳越高’,我就不相信我會比別人差。那份毫無意義的工作我隻做了兩個月不到就跳槽到了現在這家公司,老板原本是不想要我的,按他的意思,認為我前麵的兩份工作幹的時間都不長,而且職位也很低,肯定是能力上有欠缺,他表示公司很難接受我這樣的員工。我說,能力上有欠缺,是因為我以前的工作都沒什麼意思,如果一直做下去純粹是在浪費時間,要是把我安排到一個重要崗位上,我肯定能做得很好。那個老板搖搖頭,說我的心態有問題,無論什麼工作,隻要深入做下去,都能有所收獲。無論是能力也好,獎金也罷,最重要的是積累了實際經驗,這樣不管到了哪裏,都能謀得一份好差事。

“我認為老板說得有道理,接受了他的意見,於是老板同意我先幹著。不過,他認為由於我的能力無法勝任公司高強度、高難度的工作,就把我安排到了倉庫做保管員,工資才一千來塊錢,看來這個月又要入不敷出了。”

通常情況下,跳槽是為了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這個發展空間能夠讓你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升才幹、增長薪酬、擴大視野,但小林似乎是個例外,一切美好的事情都與他無關。

其實,就跳槽本身來說,並不存在什麼可以指摘的地方,人才流動是體現一個國家、一個組織和一個企業活力的關鍵要素,也是員工擴展自身領域的方式。但這種方式歡迎的是那些踏實勤奮的優秀之人,而不是那些心態浮躁,對工作隻注重表麵,從而使自己始終停留在職場的低端,不能向高一層級的職位邁進,不能收獲更高財富的員工。

在實際生活中,許多盲目跳槽的人,他們的工作目標往往不清晰,期望值卻很高,相應的失望也就越大。失望越大,對周圍的環境或人的不滿情緒就越強烈,從而不斷惡化,失去工作的激情和動力,最終在企業裏找不到適當的位置,不得不加入失業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