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出色員工勇擔重責,任務是可貴機遇 (1)(3 / 3)

美國一家公司在韓國訂購了一批價格昂貴的玻璃杯,為此公司專門派一位官員來監督生產。來到韓國後,這位官員發現,這家玻璃廠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質量都是世界一流的,生產的產品幾乎完美無缺。他很滿意,認為他們的產品無可挑剔。

一天,他無意當中來到生產車間,發現工人們正從生產線上挑出一部分杯子放在旁邊,他上去仔細看了一下,沒有發現兩種杯子有什麼差別,就奇怪地問:“挑出來的杯子是幹什麼用的?”

“那是不合格的次品。”工人一邊工作一邊回答。

“可是我並沒有發現它和其他杯子有什麼不同啊?”美方官員不解地問。

“你自己看,這裏多了一個小氣泡,說明杯子在吹製的過程中漏進了空氣。”

“可是那並不影響使用啊?”

工人很自然地回答:“我們既然接受了這份工作,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任何的瑕疵,哪怕是客戶看不出來,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不被允許的。”

“那麼這些次品一般能賣多少錢?”

“10美分左右吧。”

當天晚上,這位美國官員給總部寫信彙報:“一個完全合乎我們的檢驗和使用標準、價值50美元的杯子,在這裏無人監督的情況下用近乎苛刻的標準被當做次品挑選出來,隻賣10美分。這樣的員工堪稱典範,這樣的企業又有什麼不能信任的?我建議公司馬上與該企業簽訂長期的供銷合同,我也沒有必要呆在這裏了。”

麵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必須建立顧客利益至上的思想,完全滿足客戶的需求和期望,這就要求企業努力達到產品品質“零缺陷”。如果抱有“折扣”的心理,哪怕隻是1%的妥協,都可能對顧客造成百分之百的損失,從而對公司信譽造成嚴重損害。

而具體到員工來說,我們的工作不能有任何折扣。千裏之土,潰於蟻穴。由上到下布置一項任務,如果每個人都偏差一點點,如此下去,等到真正執行的時候,恐怕這項任務早變得麵目全非了,而其所得到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同樣,當由下向上傳遞一項建議或報告的時候,如果每一層的人都抱著“傳遞得差不多就行了”的心理,那麼最後傳遞到最高管理者那裏,這項建議或報告就可能變成了一項對你的懲罰措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空軍和降落傘製造商之間由於降落傘的安全性問題產生了分歧。

事實上,通過努力,降落傘的合格率已經提高到了99.9%,但軍方要求達到100%,因為如果隻達到99.9%,就意味著每1000個跳傘的士兵中,就可能有一個人不是死於敵人的槍炮,而是死於降落傘的質量問題。

但是,降落傘商卻不以為然,他們認為99.9%已經夠好了,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完美,根本不可能達到100%的合格率。

軍方在交涉不成功的情況下,改變了質量檢查辦法,他們從廠商前一周交貨的降落傘中隨機挑出一個,讓廠商負責人裝備在身上從飛機上往下跳。

這時,廠商才意識到100%合格率的重要性,於是,沒過多久:降落傘的合格率一下子達到了100%。

隻有不打任何折扣,做到100%,才能保證降落傘的質量,才能對飛行人員的安全負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