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個“破綻”讓老板挑
據說乾隆有一個特點,愛聽奉承話,但又不喜歡看到人們是在當麵吹捧。他非常喜歡談文講史,對文史的整理工作特別重視,在刊印《二十四史》時怕有誤,常親自校勘,每次校勘出一個差錯,就覺得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心裏特別痛快。這樣,大臣們為了迎合他的心理,就在抄寫給他的書稿中,故意在明顯的地方抄錯幾個字,以便“宸翰勘正”。這實際上是變著法兒討他高興。這樣做比當麵奉承效果好得多。當然,書稿中也有乾隆改不到的地方,但經他“禦批”的書稿,就沒有人再敢動了。這也是今天人們見到的“殿版書”訛誤較多的原因所在。
我們姑且不論這樣做的負麵影響,但這樣做在與老板打交道中卻很有效。因為老板也是人,也會有正常人的自尊心、虛榮心和好勝心,下屬隻能處處討好、奉承,讓老板的自尊心得以最大限度地滿足才對。不過,要滿足上司的自尊心,就必須抑製你自己的好勝心,成全老板的好勝心。在抑製自己好勝心的時候,一定要不露聲色,做得自然,如果讓老板覺得你做得很勉強,倒還不如不做。
對於老板交辦的事情,一定要盡可能地爭取時間快速完成,而不要過分糾纏於辦事的細節和技巧。因為如果你把事情處理得過於圓滿而讓他挑不出丁點毛病的話,那就顯示不出他比你高明的地方。
所以,聰明的下屬,常常故意在明顯的地方留一點兒瑕疵,讓人一眼就看見他“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搞錯了。”這樣一來,盡管你出人頭地,木秀於林,別人也不會對你敬而遠之,當老板一旦發現“原來你也有錯”的時候,反而會失去對你的戒心,更加器重你。李凡在某公司宣傳處工作,有一天,處長突然叫他整理一個勞動模範的先進事跡。其實,這是處長對李凡的一次考試,它將關係到李凡是否還能繼續在公司待下去。本來對這樣的材料,他並不感到為難,但有了無形的壓力,便不得不格外精心。花了一個通宵,寫好後反複推敲,又抄寫得工工整整。第二天一上班,就把它送到了處長的桌子上。
處長當然高興,又快,字又寫得遒勁、悅目,而且在內容、結構上也沒有什麼可挑剔的。可是,處長看到最後,笑容收緊。最後,他把文稿退回,讓他再認真修改修改,滿臉的嚴肅,真叫人搞不清什麼地方出了差錯。李凡轉身剛要邁步,處長像突然想起了什麼似的說:“對,對,那個‘副廠長’的‘副’字不能寫成‘付’,這不合文字規範,你把它改過來,改過來就行了。”
處長又恢複了先前高興的樣子,還一個勁地道:“來得快,不錯。”這一下考試自然過關!李凡在顯眼的地方留下了一個明顯的小錯誤讓處長指認,這讓處長有了很好的心理平衡,也滿足了處長的虛榮心理。李凡也便因此通過了“考試”。實際工作中如果你把事情處理得過於圓滿而讓人挑不出一點毛病的話,那就顯示不出上司比你高明的地方。這樣不僅不會得到提拔反而會被“封殺”。
其實,適當地把自己安置得低一點兒,就等於把老板抬高了許多。當被人抬舉的時候,誰還有放置不下的敵意呢?
要知道,隻有當他對別人諄諄以教的時候,他的自尊與威信才能很恰當地表現出來,這個時候,他的虛榮心才能得到滿足。
交辦一件事,你辦得無可挑剔,似乎顯得比他還高明,他可能就會感到傷了自尊。如果換一種做法,對於他交辦的事,你三下五除二就處理完畢,你的老板會首先對你旺盛的精力感到吃驚,效率高嘛。而因為快,你雖然完成了任務但不一定完美,這時老板會指點一二,從而顯示他到底高你一籌。這就好比把主席台的中心位置給老板留著,單等著他來做“最高指示”一樣的道理。
再比如你陪老板進行某項比賽,你必須讓他一步,即使他的技術敵不過你,你也得想法讓他獲得勝利。但這種讓並非一味退讓,如果不能表現出你的真實本領,也許會使他誤認你的技術本來就不太高明,反而引起無足輕重的心理,也就沒有達到“讓”的目的。
所以你與老板比賽的時候,應該根據上司的水平,施展你的相應本領,爭取先造成一個勢均力敵的局麵,使上司知道你不是一個弱者,進一步再施全力,把他逼得很緊,使他神情緊張,才知道你是個能手,再一步,故意留個破綻,這是關鍵的地方,不露痕跡地讓他突圍而出,從劣勢轉為均勢,從均勢轉為優勢,把最後的勝利於不知不覺中讓於他。他得到這個勝利,不但費過許多心力而且危而複安,精神一定十分愉快,心裏肯定對你非常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