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達命令也要講究技巧
下達命令是主管最為常見的一項工作,使用頻率非常高。但是,下達命令也要講究技巧,否則的話,效果可能會大相徑庭!
可是,怎樣下達命令才會使你的計劃能得到徹底的實施呢?才能使下屬積極、主動、出色、創造性地去完成工作呢?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下屬理解你的指令,知道你的判斷是正確的,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他們才能正確地采取行動。領導下達命令的第一條原則就是在你與下級之間創造一種相互理解、信任和合作的氣氛。命令一定要精確明了,不能不著邊際,含糊不清,要用建議的方式命令,讓下屬站著傾聽。
在工作過程中,身為領導者對部屬下達任務、發號施令是很自然的事情。然而,怎樣下達命令才能使你的計劃得以徹底地實施呢?才能使你的部下樂於積極、主動、出色、創造性地去完成工作呢?
你身為單位主管,是不是經常這樣說:“××,把這份材料趕出來,你必須盡你最快的速度,如果明天早上我來到辦公室,在我的辦公桌上沒有看到它,我將……”或者是:“你怎麼可以這樣做?我說過多少次了,可你總是記不住!現在把你手中的活停下來,馬上給我重做!”
你以為自己是管理者,有權力這麼做。可是要知道,盡管你是管理者,他是小職員,可是在人格上你們是平等的。所不同的隻不過你們的分工不同,職務不同,而不是在你和他個人之間存在著什麼高低貴賤的區別。就算是“管理者”比“下屬”具有更多的權力或是其他什麼,那是由“下屬”這個職務帶來的,而不是你自身與生俱來的!是你的這種趾高氣揚、自傲自大的態度激怒了別人,而不是工作本身使人不快!
某生產車間因為生產任務比較繁重,現場因此而略顯髒亂。A君為生產部門主管,看到此現象後非常不滿意,把車間主任B君叫到跟前,大聲說到:“看看你的車間,又髒又亂,趕緊收拾一下!”B君回答:“生產這麼忙,哪有工夫收拾這些!”A君想想也是,隨即無聲響地離開了。
過了一會兒,生產部經理C君來到該車間,也發現此問題。他先是到車間各處巡視了一番,然後到車間主任的辦公室找到車間主任B君,問:“最近忙壞了吧?”B君答:“還好,大部分已經完工了,剩下的任務不是太著急了!”C君說:“我在車間轉了一圈,好像有點兒亂啊,能不能抽時間整理一下?”B君說:“我也注意到了,這樣吧,我馬上安排幾個人,立即就去……”過了約半個小時C君再去車間時,基本上符合要求了!
A君和C君分別給B君下達了含義相同的命令,但是結果卻大相徑庭:A君被頂撞,無聲響地離開了;C君再去時,基本上符合要求了!何以有如此大的反差呢?問題就在於下達命令的方式。A君是趕緊收拾一下!C君能不能抽時間整理一下?顯然C君使用了協商建議的技巧,而A君則嫌太直白!
沒有人會喜歡自己的領導以命令的口氣和高高在上的架勢來發號施令。上司與下級、領導與部屬、主管與下屬盡管分工不同、職務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沒有什麼高低貴賤的區別。俗語說:話有三說,巧說為妙!身為領導者在下達命令時不妨學一學C君,多用“能不能”等協商、建議的方式,相信一定會別有洞天。
鼓勵不同意見
員工寄希望於領導的,不隻是對個人生活的關心,還希望領導能廣開言路,傾聽和接納自己的意見與建議。
如果一個單位職工有這樣的反映:“領導從不讓我們講話”、“我們隻有幹活的義務,沒有說話的權利”,那就糟了。所以應當注意,在製定計劃、布置工作時,不要隻是領導單方麵發號施令,而應當讓大家充分討論,發表意見。在平時,要創造一些條件,開辟一些渠道,讓大家把要說的話說出來。如果不給員工發表意見的機會,久而久之,他們就會感到不被重視,抑鬱寡歡,工作也感到索然無味,喪失主觀能動性。
領導者不僅要通過各種方式主動征求意見、搜集看法,而且還要在製度上和措施上鼓勵大家獻計獻策,正確的及時采納,突出的給予獎勵。如果下屬煞費苦心提出的寶貴建議,領導者根本不認真對待,這就會嚴重挫傷大家的積極性,以後也就不會再有人那樣熱心了。
有些人把“人和”定義為不吵不鬧。沒有反對意見,開會一致通過等表麵現象。他們一般不願看到下屬之間發生任何爭端,同樣這種領導也不喜歡下屬反對他的意見。如果有四五種意見提出來的話,他們便感到不知所措。最鎮靜的辦法也不過是說:“今天有很多很好的意見被提出來了,因為時間關係,會議暫時到此結束,以後有機會再慢慢討論。”想盡辦法去追求“人和”,這樣的領導恰恰忘了很重要的一件事:一致通過的意見不見得是最好的。
假如下屬對方案沒有異議,並不等於此項方案就是完美無缺的,很有可能是下屬礙於情麵,不好意思當麵指出。因此,這時領導者切不可沾沾自喜,應該盡量鼓勵下屬發表不同的意見。鼓勵的方法主要有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