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巧妙說話,靈活辦事(3)(1 / 3)

辦事之前一定要權衡利弊

人們辦事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和獲得某種利益。如果在辦事的過程中,能達到利益平衡,甚至讓對方得到的更多,這顯然是辦事的一種比較好的套路:如果不懂得權衡利弊,僅從自己的私利出發,不顧及別人的利益,辦事會困難重重。

有這樣一個寓言。

一個人死了之後,神讓他去參觀天堂和地獄,以便讓他比較之後,做出歸宿選擇。他到了魔鬼掌管的地獄,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因為地獄裏麵裝修得富麗堂皇,桌子上擺著各種各樣的美味佳肴。隻見這裏的人雖然麵對著滿桌的酒肉,卻在他們的眼中看不到快樂。原來,他們每個人的手臂上,都綁著三尺長的筷子,這麼長的筷子讓他們吃食時會感到很費勁,夠不著自己嘴。

他轉身去了天堂。這裏的景物和地獄裏是一樣的,同樣的食物還有三尺長的筷子。不同的是,這裏的人個個紅光滿麵,而且還高興地唱著歌。為什麼一樣的環境,卻是兩種不同的結果呢?他很快就找到了答案:他看見了天堂裏的人不是把夾到的食物放到自己嘴裏,而是放在其他人的嘴時。這樣,他們每個人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食物。

在這個故事裏,我們可以看出天堂和地獄最明顯的區別。在天堂裏,每個人都想著別人的利益,從而自己心得到了益處,而地獄裏的人則非常自私,不肯送食物給別人,所以自己也忍受著饑餓。其實,辦事也是一樣,當我們手裏拿著一束花的時候,花總會枯萎,然而,當我們把它送給別人時,至少能在對方的歡快裏感受到花的香味。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在辦自己的事情時,常會涉及別人的利益。因此,我們在辦事之前一定要權衡利弊,把握尺度,協調好各方麵的利害關係,在爭取自己利益的同時,絕不能傷害他人的利益。

東漢光武帝時期,湖陽公主新寡,光武帝和她一塊兒議論朝廷大臣,暗暗地觀察公主的心意。公主說:“宋弘的風度、容貌、品德,大臣們誰都比不上……”光武帝說:“我正要籌劃辦這件事。”沒過多久,宋弘就被光武帝召見,光武帝叫湖陽公主坐在屏風後麵,光武帝對宋弘說:“諺語雲:‘顯貴換知交,發財易新妻’,這是人之常情吧?”宋弘說:“古語說,‘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共患難的妻子是不應該被趕出家門的。”光武帝轉頭對屏風後麵的公主說:“事情不順利啊!”

顯然,這件事屬於不該辦的事,臣子宋弘有妻室,湖陽公主顯然是屬於“第三者插足”。如果皇帝辦成了這件事,在當時雖然不屬違法行為,但卻違背了情理。難能可貴的是,光武帝辦事能夠權衡利弊,靈活處理了這件事情,他懂得一個人辦一件事,必須要權衡利弊,應該多為別人著想。

雖然辦事都是為了追求和獲取某種利益,但如果隻是單方麵的獲得,肯定不利於辦事成功,如果隻考慮自己有利而不考慮他人的利益,這種辦事態度就不利於辦好事、辦成事,即使已經獲得了好處,也隻是暫時的,最終是得不償失的。

有一個家屬院,南北長約1.5公裏,家屬院的東邊是一條公路,公路與家屬院中間隔著一片沿街商業樓,對麵有學校、醫院、市場。人們從家屬院到公路對麵,必須繞一個人彎,每天都要多走不少冤枉路。後來,家屬院東邊的沿街樓來了一家開海鮮酒店的,很多人都說這老板肯定得賠本,因為這個地方雖然靠公路,卻並不留人,做買賣的在這個地段幾乎都不掙錢。但這個老板卻有自己的想法,他不僅在這兒開酒店,還把相鄰店也買了下來,並開始裝飾房子。令人奇怪的是,他把其中一間房子的牆給砸了,改成一個家屬院通往公路的過道。住在家屬院的人上班下班接孩子都開始走這條過道,老板很和氣,慢慢地和大家都成了朋友。在他那兒放些東西、留個話兒,有時孩子放學家裏沒人便在那兒等著做作業,老板一概熱情接待,並且規定凡是家屬院裏的人來吃飯一律九五折。誰也不曾想到這家酒店的生意會那麼好,每天到吃飯的時候,門前的車停不下,就停到別的地方去;有時桌子沒了,可還要在那兒等。這樣的店,這樣的生意,在這個城市裏也是少有的,有人說是菜好吃,有人說是服務好,反正大家都愛到那兒去,有時在別的地方辦完事,大老遠的還得到這兒來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