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巧妙說話,靈活辦事(2)(1 / 3)

用讚美激勵對方

很少有人能認識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們是多麼需要他人的讚賞和鼓勵,因為在此當中,我們不僅能夠感受到樂趣和溫馨,同時也能增添自信。

有一個人上大學前,母親告訴他:“你6歲時有位算命先生為你看過相,說你是有福氣的人,將來肯定能飛起來的。”他告訴母親那是迷信,騙錢罷了。但是母親當時是用非常殷切的語氣說的話,好像把假話都說成真話了。

“你一定會飛起來的!”這句話一直在他心中打轉轉.模擬考試考砸了的時候,他急得吃不下飯,恍惚中又想起了母親的話,“你一定會飛起來的!”後來他以全縣文科狀元的成績考入了北京讀書。他至今還不太明白母親的用心,但卻悟出:就是母親的那句讚美之辭讓他走遠的。

有位教育家曾說:“我們若不斷地讚揚年輕人,他們必會產生自信,此時,我們便予以嚴格督促。這樣,他們仍會對自己的能力深具信心,因而能夠擺脫低落的情緒,接受更進一步的指導。”

生活中,經常需要稱讚別人的優點。真誠的讚美,於人於己都有重要意義。對別人來說,他的優點和長處,因你的讚美顯得更加光彩;對自己來說,表明了你已被別人的優點和長處所吸引。這有可能是進步的開端。

英國文豪狄更斯年輕時潦倒不堪,稿件不斷被退回。一次,一名編輯承認了他的價值,寫信誇獎了他。這個讚揚改變了狄更斯的一生,從此世界上多一個偉大的文學家。

用幽默來化解尷尬

尷尬是在生活中遇到處境窘困、不易處理的場麵而使人張口結舌、麵紅耳赤的一種心理緊張狀態。在這種時候,人的感覺比受到公開的批評還使人難受,引起麵孔充血、心跳加快、講話結巴等。

有時是對方有意依仗親密的關係公開揭你的短,或講述你過去的傻事。有時是對方無意地,不知不覺中說出了你的隱痛之處。而你如果真的動氣,別人還會說你沒有涵養,可見,尷尬是人們在生活中不願碰到且不能不碰到的,問題在於怎樣應付。受到譏諷之後,千萬不要把時間花在思考對方抱有什麼目的跟我過不去上麵,更不能假設有什麼“深仇大恨”。要學會自我解嘲。因為有意者可能是習慣,對誰都這樣,無意者更不能激化矛盾。讓心情放鬆,自己把這種耍笑轉移給大家。如有人說“不愧是屬豬的,真能吃”,不妨接上一句“所以咱們才能聚到一起呀”。

蕭伯納有一次遇到一位胖得像酒桶似的牧師,他挖苦蕭伯納:“外國人看你這樣幹瘦,一定認為英國人都在餓肚皮。”蕭伯納謙和地說:“外國人看到你這位英國人,一定可以找到饑餓的根源。”要用幽默來保護自己。幽默感是避免人際衝突、緩解緊張的靈丹妙藥,不會造成任何損失,不會傷及任何人。

如果活動中出現尷尬局麵,幽默更是使雙方擺脫窘迫的好辦法。如:兩個班級聯歡,男女舞伴第一次跳舞,由於一方的水平低發生了踩腳的情況,說“沒關係”,這樣禮貌的話可能還會加重對方的緊張,如果用一句“地球真小,我倆的腳隻能找一個落點了”,可使雙方歡笑而心理放鬆。

怎樣與同事說話

在辦公室裏,同事每天見麵的時間最長,談話內容可能還會涉及到工作以外的各種事情,然而說話不適宜常常會給你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與同事談話必須要掌握好分寸:

一、公私分明

不管你與同事的私人關係如何。但如果涉及到公事,你千萬不可把你們的私交和公事混為一談,否則你會把自己置於一種十分尷尬的境地。

沈萍與公司其他部門的一位主管陳華十分要好。有一天,陳華突然過來找沈萍。

沈萍很奇怪,問:“你來找我幹什麼,這可是工作時間。”

陳華說道:“沈萍,我們部門現在有個計劃,希望與某公司合作。但我在這個公司沒有熟人,所以想請你幫忙啊?”

沈萍一愣,陳華繼續說:“我知道,你和某公司的公關經理很熟,你就做個中間人吧!幫我說幾句話,事成之後,我不會虧待你的。”

沈萍一聽,感到很為難,想直接回絕,又怕陳華不高興。答應吧,她還不想把公事和私交混在一起。

於是,她對陳華說:“我是認識該公司的公關經理,不過,她這段時間在休假。我怕等她回來。你們的計劃就給耽誤了。”

陳華一聽就明白了。

沈萍又補了一句:“我聽說某公司的老板不錯,你不妨直接去找他。”

其實,沈萍的朋友並沒有去休假,她隻是不想把自己攪進去。自己與陳華不是一個部門的,插手其他部門的事,怕自己上司不高興。再說,如果辦不成的話,反倒影響了自己和陳華的友誼。

如果你也遇到同事要求你伸出援助之手時,你可以打趣地說:“其實這件事很簡單,你一定可以應對自如的,被我的意見左右,可能不妙。”這番話是間接在提醒他:一個成功的人必須獨立、自信,而且這樣也不會損及大家的情誼。

二、是朋友,也是同事

雖有人說“好朋友最好不要在工作上合作”。但大家都是打工仔,能碰巧在同一個單位裏工作絕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