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細節可以決定成敗(1)(3 / 3)

還有一個例子,也是因為小節而招致了失敗。

我國內地有家工廠,為了能從美國引進一條生產無菌輸液軟管的先進流水線,曾做了長期的艱苦努力,終於,說服了對方,且美方的代表已經來到中國,就要在引進合同上正式簽字了。

可是,也就是在簽字的那一天,在步入簽字現場那一刹那,中方廠長突然咳嗽了一聲,一口痰湧了上來,他看看四周,一時沒能找到可供吐痰的痰盂,便隨口將痰吐在了牆角,並小心翼翼地用鞋底蹭了蹭,那位精細的美國人見此情景不由地皺了皺眉。

顯然,這個隨地吐痰的小小細節引起了他深深的憂慮:輸液軟管是專供病人輸液用的,必須絕對無菌才能符合標準,可西裝革履的中方廠長居然會隨地吐痰,想必該廠工人素質不會太高,如此生產出的輸液軟管,怎麼可能絕對無菌,於是當即改弦更張,斷然拒絕在合同上簽字——中方將近一年的努力便在轉眼間前功盡棄!

一個“細節”砸了一筆生意,這難道不值得三思!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把重視細節提到了重要位置上了。在選拔員工的時候,他們不僅要考察他們的工作能力,而且還要從細節上考察他們是否夠格。

北京某外資企業招工,報酬豐厚,但要求卻極其嚴格。一些高學曆的年輕人過五關斬六將,幾乎就要如願以償了。最後一關是總經理麵試。在到了麵試時間之後,總經理突然說:“我有點急事,請等我10分鍾。”總經理走後,躊躇滿誌的年輕人圍住了老板的大辦公桌,你翻看文件,我看來信,沒一人閑著。10分鍾後,總經理回來了宣布說:“麵試已經結束,很遺憾,你們都沒有被錄取。”年輕人驚惑不已:麵試還沒開始呢!總經理說:“我不在期間,你們的表現就是麵試。本公司不能錄取隨便翻閱領導人文件的人。”聽罷此話,年輕人全傻了。

這些經過層層選拔的精英們全都輸在了這個小節上,確實令人可惜,但是要想不再與成功失之交臂,在提高自己能力的基礎上,更要時刻檢點一下自己的行為,千萬不要因為小節而讓自己與成功無緣。

做好小事,更易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當今社會,要是擁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網對一個人的成功來說非常重要,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也逐漸認識了這一點:人緣好的人更易成功。那麼怎樣才能博得大家的歡迎呢?方法很多。但是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從小事入手,因為這更容易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小吉姆·法裏剛剛10歲的時候,他的父親不幸被自家的馬踢死了。為了家庭生計,他被迫到一個磚場去做運沙的工作,並把沙倒入磚模後在太陽下曬幹。

貧寒的家境,使小吉姆·法裏從未進過一所中學,但到他46歲之前,他已經被4所學院授予過榮譽學位,並成為美國郵政總局局長、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

他獲得成功的最大秘訣,就是培養了一種記住別人名字的驚人能力。據他自己說,他能叫出多達50000人的名字。而正是這項能力,使他幫助富蘭克林·羅斯福進入了白宮。

早在法裏為一家石膏公司推銷產品的那幾年,以及在他身為石點鎮上一名業務員的時候,他就建立了一套記住別人姓名的方法。

剛開始時,他用的隻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每次新認識一個人,就問清楚他的全名、他家的人口、幹什麼行業,以及這個人的政治觀點。他把這些資料全部記在腦海裏,當第二次又碰到那個人的時候,即使是在長達一年之後,他還是有辦法拍拍對方的肩膀,詢問起他的太太和孩子,以及他家後麵的那些蜀葵的狀況。

這就難怪會有那麼多人擁護他了。在羅斯福競選總統的活動展開之前的幾個月,法裏先生每天都要寫好幾百封信,給遍布西部和北部各州的人們。然後,他跳上火車,在19天內走遍了20個州,行程一萬二千裏,以馬車、火車、汽車和輕舟代步。每到一個市鎮,他就和他新認識的人一起共進早餐或午餐、喝茶或吃晚飯,跟他們做一番“肺腑之言的談話”。接著,又繼續他的下一站。

他一回到東部,就寫信給每一個他到過的市鎮,索取一份所有和他談過話的人的名單。隨後,他把這些名單整理出來,就成了成千上萬的名字了。名單上的每一個人,都收到了一封小吉姆·法裏的親筆私函。那些信都是以“親愛的比爾”或“親愛的佐拉”做開頭,結果也總有一個簽名“吉姆”。

小吉姆·法裏在早年就發現,一般人對自己的名字,比對地球上所有名字加起來還要感興趣。事實確實如此。正是由於發現了這個小小的秘密,才使得他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

其實,每個人對自己的名字都是非常重視的,在與人交往中,如果你能喊出他的名字,那自然而然你們之間的距離就縮短了。也似乎親近了很多,在談起事情來就不會是那麼陌生,談話氛圍也就融洽很多。記住對方名字這件不起眼的小事真的可以給你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