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是一種功力
有這樣一個故事,對我們每個人都具有借鑒意義:
某著名大公司招聘職業經理人,應者雲集,其中不乏高學曆、多證書、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經過初試、筆試等四輪淘汰後,隻剩下6個應聘者,但公司最終隻選擇一人作為經理。所以,第五輪將由老板親自麵試。看來,接下來的角逐將會更加激烈。
可是當麵試開始時,主考官卻發現考場上多出了一個人,出現7個考生,於是就問道:“有不是來參加麵試的人嗎?”這時,坐在最後麵的一個男子站起身說:“先生,我第一輪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參加一下麵試。”
人們聽到他這麼講,都笑了,就連站在門口為人們倒水的那個老頭子也忍俊不禁。主考官也不以為然地問:“你連考試第一關都過不了,又有什麼必要來參加這次麵試呢?”這位男子說:“因為我掌握了別人沒有的財富,我本人即是一大財富。”大家又一次哈哈大笑了,都認為這個人不是頭腦有毛病,就是狂妄自大。
這個男子說:“我雖然隻是本科畢業,隻有中級職稱,可是我卻有著10年的工作經驗,曾在12家公司任過職……”這時主考官馬上插話說:“雖然你的學曆和職稱都不高,但是工作10年倒是很不錯,不過你卻先後跳槽12家公司,這可不是一種令人欣賞的行為。”
男子說:“先生,我沒有跳槽,而是那12家公司先後倒閉了。”在場的人第三次笑了。一個考生說:“你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失敗者!”男子也笑了:“不,這不是我的失敗,而是那些公司的失敗。這些失敗積累成我自己的財富。”
這時,站在門口的老頭子走上前,給主考官倒茶。男子繼續說:“我很了解那12家公司,我曾與同事努力挽救它們,雖然不成功,但我知道錯誤與失敗的每一個細節,並從中學到了許多東西,這是其他人所學不到的。很多人隻是追求成功,而我,更有經驗避免錯誤與失敗!”
男子停頓了一會兒,接著說:“我深知,成功的經驗大抵相似,容易模仿;而失敗的原因各有不同。用10年學習成功經驗,不如用同樣的時間經曆錯誤與失敗,所學的東西更多、更深刻;別人的成功經曆很難成為我們的財富,但別人的失敗過程卻是!”
男子離開座位,做出轉身出門的樣子,又忽然回過頭:“這10年經曆的12家公司,培養、鍛煉了我對人、對事、對未來的敏銳洞察力,舉個小例子吧——真正的考官,不是您,而是這位倒茶的老人……”
在場所有人都感到驚愕,目光轉而注視著倒茶的老頭。那老頭詫異之際,很快恢複了鎮靜,隨後笑了:“很好!你被錄取了,因為我想知道——你是如何知道這一切的?”
老頭的言語表明他確實是這家大公司的老板。這次輪到這位考生一個人笑了。
一個人的能力是一種不能用編程來表現的東西,因而是學不到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個考生能夠從倒茶水的老頭的眼神、氣度、舉止等,看出他是這個企業的老板,說明他是一個觀察力很強的人。這種洞察入微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練就的,而需要長期的積累,在注重對每一個細節的觀察中不斷地訓練和提高。
一心渴望偉大、追求偉大,偉大卻了無蹤影;甘於平淡,認真做好每個細節,偉大卻不期而至。這就是細節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後的驚喜。
有位醫學院的教授,在上課的第一天對他的學生說:“當醫生,最要緊的就是膽大心細!”說完,便將一隻手指伸進桌子上一隻盛滿尿液的杯子裏,接著再把手指放進自己的嘴中,隨後教授將那隻杯子遞給學生,讓這些學生學著他的樣子做。看著每個學生都把手指探入杯中,然後再塞進嘴裏,忍著嘔吐的狼狽樣子,他微微笑了笑說:“不錯,不錯,你們每個人都夠膽大的。”緊接著教授又難過起來:“隻可惜你們看得不夠心細,沒有注意到我探入尿杯的是食指,放進嘴裏的卻是中指啊!”
教授這樣做的本意,是教育學生在科研與工作中都要注意細節。相信嚐過尿液的學生應該終生能夠記住這次“教訓”。
注意細節其實是一種功夫,這種功夫是靠日積月累培養出來的。談到日積月累,就不能不涉及到習慣,因為人的行為的95%都是受習慣影響的,在習慣中積累功夫,培養素質。勉強成習慣,習慣成自然。愛因斯坦曾說過這樣一句有意思的話:“如果人們已經忘記了他們在學校裏所學的一切,那麼所留下的就是教育。”也就是說“忘不掉的是真正的素質”。而習慣正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否則,怎麼會說“好運氣不如好習慣”呢?
海爾總裁張瑞敏說:什麼是不簡單?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什麼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在海爾廠區上下班時工人走路全部靠右邊走,沒有其他企業員工潮進潮出的現象,完全按交通規則,這就是不簡單。難嗎?不難。行人靠右走這是小學生都懂的規則,可很多企業沒做到,海爾卻做到了。這就是素質,海爾人的素質,在小小的走路這一細節上就體現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