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低調做人是一門大智慧(4)(1 / 3)

失敗者之所以失敗,原因是很多的,或者是本來就沒有真才實學,沒有掌握住應有的知識;或者是不被人賞識,沒有機遇;或者是,一時失算,馬虎大意;或者是驕傲自大,目空一切;或者是有人搗亂,暗中作梗等等。不管是主觀原因還是客觀原因,隻要失敗的結局已經出現,就應忍受得住。

要忍敗求勝,首先要忍受住失敗帶來的打擊,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切切不可一敗即餒,一蹶不振,甚至做出蠢事。

馬克·吐溫是個文學家,可是在商品經濟的大潮中,也不禁對金錢動了心,搞起經商活動來。第一次他從事打字機的投資,因受人欺騙,賠進去19萬多美元。第二次辦出版公司,因為外行,不懂經營,又賠進9.4萬多美元。兩次共賠近30萬美元,不僅自己多年用心血換來的稿費被賠個一幹二淨,而且還欠了一屁股債,他的債權人竟達96個之多。對此,他痛不欲生,想一死了之。他的妻子奧莉薇婭是個聰明賢惠的女人,她深知自己的丈夫沒有經商的本事,卻有文學上的天才,便幫助他打消輕生的念頭,忍受失敗的痛苦,鼓起勇氣,振作精神,重走創作之路。終於,他很快擺脫了失敗,還清了全部債務,在文學創作上也建立了輝煌的業績。

失敗不等於絕望,跌跤不等於人生的路已走到盡頭。挺起身來,看看自己要做的事,再打量一下自己,分析分析,是否能勝任,如果不能勝任,最好找一個與自己相適應的事做,不必一條道跑到黑,“勇往直前”;至於“隻許成功,不許失敗”,“不成功便成仁”的做法就更沒必要了,馬克·吐溫是得益於自己的妻子,是妻子鼓勵他忍受了失敗的痛苦,走出失敗的陰影,若不然豈不是陰間多了一窮鬼,世上少了一偉人?對他來說,真是進一步萬丈深淵人死地,退一步海闊天空憑魚躍。忍得好!

日本有一青年,到某公司求職,張榜公布時名落孫山,這一打擊使他難以忍受。於是憤而自殺。哪知自殺技術欠佳,未遂心願。正在此時,傳來消息,他未被錄取是計算機出了故障,實則應名列榜首。正當他興奮不已,欲將此喜訊轉告其親友時,又傳來消息:他被老板解聘了。原來,他自殺之事已被老板得知,老板認為:該青年連如此小小的人生打擊都經受不起,又怎能建功立業?此人水平再高,我也不稀罕;失去了此人,乃公司一大幸事,使公司避免了今後可能發生的更大悲劇。

這件事聽來讓人哭笑不得。但老板的話卻讓人看到了更深一層的東西:失敗者如果因一時的不忍而幹出蠢事,即使是過後明白了,也常常會引起人們的反感。沒有人會願意同這種人共事,誰敢擔保他今後不會再來這一手,那時候倒黴的就不是他一個人’了。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摔摔打打,罵罵咧咧,找人出氣;有的人則喝得大醉,哭天喊地,惹是生非;有的則上吊跳河,尋死覓活。都是讓人很討厭的。

忍敗求勝,需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意誌,百折不撓的精神。如果認為自己辦的事是正當的,正義的,就要堅持下去,堅信最後一定能成功。英國有位叫約翰·克裏西的人,他是世界文壇上著名的作家。一生寫了564本書,共計4000多萬字,可是誰能想到這麼有才華的一位作者在出名前,卻是一個在全世界收到“退稿條”最多的人。此人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但他喜愛文學,崇拜文學家,也希望自己成為一名文學家。他從35歲開始搞創作,沒有人指導,完全由自己摸索幹起,全英國所有的出版社和文學刊物幾乎都收到過他的稿件,而他得到的回報卻是743張“退稿條”。但他沒有灰心喪氣,仍然堅持寫作,他的才華終於得到了編輯們的承認。

克裏西收到了743張“退稿條”,換句話說,也就是有743次失敗,遭到743次打擊。可他沒有被擊垮,收到第一張“退稿條”,他把希望放在了第二份稿子上,收到第二張“退稿條”,他把希望放在了第三份稿子上……當他收到第743張“退稿條”時,他又把希望放在了第744份稿子上,他成功了。他是憑著自己堅定的信念和執著的追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偉大的文學家果戈理曾說:“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對克裏西來說正是如此。雖然他失敗的次數太多了,但他畢竟是成功了,而這也正是他的偉大之處吧!試想,如果他第10次或第100次或第743次時忍受不住失敗而就此停筆,那麼克裏西就隻能仍然是個普普通通的工人,而絕不會是一個聞名世界的大文學家。那些在事業上失敗了一次便停手不幹的人,不妨學一學克裏西,再試一次、兩次、三次……總會成功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