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低調做人是一門大智慧(3)(3 / 3)

在一個不易發怒的人麵前,更不可發怒,否則你一定將遭遇無法挽回的難堪,像那位責罵總統的議員一樣。同時,如果你想製服一個大發脾氣的人,“低聲下氣”的效果也比其他任何方法都要好些。兵法上把這一招稱之為“以柔克剛”。常人總是追求事物的表象,求全求盈,因而引起了無數的紛爭。

三、曲則全

齊國攻打宋國,燕王派張魁作為使臣率領燕國士兵去幫助齊國,齊王卻殺死了張魁。燕王聽到這個消息,非常氣憤,就召來有關官員說:“我要立即派軍隊去攻打齊國,給張魁報仇。”大臣凡繇聽說後謁見燕王,勸諫說:“從前認為您是賢德的君主;所以我願意當您的臣子。現在看來您不是賢德的君主,所以我希望辭官不再當您的臣子!”燕昭王說:“這是什麼原因呢?”凡繇回答說:“鬆下之亂,我們的先君不得安寧被俘,您對此感到痛苦,但卻侍奉齊國,是因為力量不足。如今張魁被殺死,您卻要攻打齊國,這是把張魁看得比先君還重。”凡繇請燕王停止出兵,燕王說:“應該怎麼辦?”凡繇回答說:“請您穿上喪服離開宮室住到郊外,派遣使臣到齊國,以客人的身份去謝罪。說:‘這都是我的罪過。大王您是賢德的君主,哪能全部殺死諸侯們的使臣呢?隻有燕王的使臣獨獨被殺死,這是我國選擇人不慎重啊。希望能夠讓我改換使臣以表示請罪。”’

燕王接受了凡繇的意見,又派了一個使臣到齊國去。使臣到了齊國,齊王正在舉行盛大宴會,參加宴會的近臣、官員、侍從很多,齊人讓燕王派來的使臣進來稟告,使臣說:“燕王非常恐懼,因而派我來請罪。”使臣說完了,齊王又讓他重複一遍,以此來向近臣、官員、侍從炫耀。於是齊王就派出地位低微的使臣去告訴燕王,讓燕王返回宮室居住,表示寬恕燕王。由於燕王委曲求全,為攻打齊國,準備了充分的條件。燕國地處偏僻,國內缺少人才。不但外麵人進不來,就連本國僅有的幾個人才也外流到別國中去,昭王為求賢人心急如焚。

大臣郭槐給燕昭王出了個招攬人才的辦法。郭槐說:“從前有個國王,用1000兩黃金買一匹千裏馬,但始終沒有買到。他手下一個侍從跟國王要五百兩黃金,說可以買到。國王於是給了那侍從五百兩黃金,結果那個侍從用五百兩黃金買了一堆死馬骨頭回來。國王非常生氣。侍從向國王解釋說,我國能用五百兩黃金買死馬骨頭,天下人一定認為您會出大價錢買活馬,這樣,千裏馬就會自動送上門來。果然正如侍者所說的,不到一年的工夫,這個國家就得到了3000匹千裏馬。如今大王真想招攬天下有才能的人,就從郭槐我開始吧。我做事平庸,無大才幹,就像千裏馬的骨頭,如果您對我很重用尊敬,那麼天下比我有才能的賢人就會接踵而來,投奔你的門下,為大王所用。”

燕昭王真的照著郭槐的話辦了。處處尊敬郭槐,給他很高的獎賞,封他很高的官祿,處處都給予特殊優待。這樣不到三年,天下的賢才就從四麵八方投奔到燕國。這些賢士來到燕國以後,為燕昭王討論國事,實行改革。由於國內人才輩出,時間不長,燕國就變得兵強馬壯,國家繁榮昌盛,燕王認為時機已到,於是準備出兵攻打齊國,後來在濟水一帶燕國打敗了齊國。

試想,如果當初燕王逞一時之氣,在沒有充分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匆忙攻打齊國,可能早就成為齊國刀俎下的魚肉了。因咽不下一口氣而亡國喪生,豈不抱恨終身!

四、敗中求勝

人在一生中要做很多的事情,不可能每件事都成功。“心想事成”這四個字,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占有它。求學、婚姻、事業,這是人生的幾件大事。在求學上,不可能人人都金榜題名。婚姻上,不可能人人都能一次成功,終身幸福。事業上,更是榮譽難求,不可能人人都登上金字塔。即便是登上金字塔的偉人,又有哪一位不是身受挫折創傷,飽嚐失敗之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