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心靈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喜悅的心靈會使這個小世界充滿快樂,不知足的心靈會使這個小天地充滿哀愁。
一個理,達觀的人會漸地懂得得,對生活不要期望太高。
在生活怨尤人、悲號袁鳴是毫無用處的,那樣隻會使你產生挫折感追求完美的心理,摒棄“多多益善”的想法,更往,生活會愉快地去工作和與人交更有意義和更有成就有了知足的心態就能夠感到人生的幸福生活,如果隻有晴空麗日而沒有陰雨籠罩,如果隻有幸福而沒有悲哀,如果隻有歡樂而沒有痛苦,那麼,這樣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所有的幸福,就像是一團纏結不清的紗線,它是由悲傷和喜悅構成的,而喜悅正是因為有了悲傷才是可愛的。生活的舞台上,不幸和幸運,前後相隨,魚貫而出,使我們依次體味悲傷和快樂。一個理智、達觀的人會漸漸地懂得,對生活不要期望太高。當你運用有效的方法力求成功的時候,要做好失敗的準備。渴望幸福的降臨,就要有一種知足常樂的心態,耐心地忍受各種苦難。在生活中,怨天尤人、悲號哀鳴是毫無用處的,唯有愉快而不懈的工作,才能有真實的收獲。
理智而達觀的人對自己身邊的人也不會期望太高。隻要能與別人和平相處,他就會容忍和克製。而且,即使是世界上最優秀的人,他也會有性格上的弱點,需要人們容忍、同情甚至憐憫。有誰敢說自己是完美無缺的呢?誰沒有令人苦惱的事情呢?誰不需要別人的寬大、容忍和諒解呢?
在很大程度上,生活往往是我們自己創造的。每一個心靈都會給自己創造一個小天地。喜悅的心靈會使這個小世界充滿快樂,不知足的心靈會使這個小天地充滿哀愁。
著名女作家趙淑俠女士說:“人生不會一帆風順。幸福與否,是自己心理上的自我反映。人們都看我幸福,實際上我過得並不幸福。人生根本是很難幸福的。太無情的人,對人生是冷漠的;太平常的人,沒理想,很知足,這就是幸福嗎?七情六欲都有的人,精神要求太高,更難幸福——寫文章的女人都有這種痛苦。搞文學的女人是另外一種‘動物’。文學女人是不會幸福的。絕對的幸福是沒有的。人生在世,不能不愉快地接受這種實際。對女作家來說,這種不滿足、空虛便能產生靈感和創作的原動力,多愁善感,一個樹葉落下就會想到宇宙。最近我寫了一些關於文學女人的文章,從感情、愛情、生活、精神與物質諸多方麵深入分析文學女人這種特殊的‘動物’。”
她舉例說,李清照代表文學女人的浪漫瀟灑,與丈夫不隻是夫妻關係,也是朋友、情人、愛人,所以丈夫死後,她不能衝破情關,專一執著地守寡終生。蕭紅屬於另外一種文學女人,她一直生活在愛情的苦海裏,不顧世俗,堅持追尋,至死也不放棄愛情。留美女作家吉錚,她是自己挖坑自己跳的悲劇人物,一直生活在初戀的夢幻裏,總是把感情留在初戀階段,當多年後重遇初戀情人時,時過境遷,幻想破滅。空虛、痛苦,闖不過情網,逃不出情劫,最後自殺。三毛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家,她把荷西視為神一般的永生戀人,他們的愛情是完美的,這使一般愛情顯得平凡,她的自殺隻能如此解釋。文學女人太美化人生,也太期待愛的不朽,這就是文學女人感情弱點的悲劇……
為什麼追求完美的人特別容易情緒不安,為什麼他們的工作效果會受到損害?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以一種不正確和不合邏輯的態度看人生。
追求完美的人最普遍的錯誤想法,就是認為不完美便毫無價值。比如說,一個每科成績取得甲等的學生,由於在一次考試中有一科拿了乙等成績,因而大感沮喪,認為那就是失敗。這類想法引致追求完美的人害怕犯錯,而且一旦犯錯後又做出過分的反應。
為了幫助追求完美的人戒除這個心理習慣,伯恩斯教授首先請她們列出追求完美的好處和弊端。一名向他求助的法律係女學生隻舉出一個好處:“這樣做有時會得到優秀成績。”接著她列出六個弊端:“第一、它令我神經非常緊張,以致有時連普通成績也拿不到。第二、我往往不願冒險犯錯,而那些錯誤卻是創作過程中所必然會發生的。第三、我不敢嚐試新的東西。第四、我對自己諸多苛求,令生活失去了樂趣。第五、由於總是發現有些東西未臻完美,因此我根本不能鬆弛下來。第六,我變得不能容忍別人,結果別人認為我是個吹毛求疵者。”
根據這個利弊分析,他最後提出,若放棄追求完美,生活可能會更有意義和更有成就。
伯恩斯指出:“假如你的目標切合實際,那麼,通常你的心情便會較為輕鬆,行事也較有信心,自然而然便會感到更有創作力和更有工作成效。我不是鼓吹放棄努力奮鬥,不過,事實上你也許會發現,在你不是追求出類拔萃而隻是希望有確實良好的表現時,反而可能會獲得一些最佳的成績。”